字体
关灯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

第15章 马殷高郁大革新(3/4)

物券。这其实和后来出现的交子是同样的道理,而高郁的铁钱,比交子提前了一百多年。

高郁又规定,民间用一铜钱兑换十铁钱的政策同样先进。在这个政策实行后,湖南发行铁钱的数量是与民间铜钱的数量挂钩的,我们可以称之为“铜钱本位”。这和后世的银本位、金本位无疑有异曲同工之妙。四百多年后的明朝,纸币的发行还处于“想印多少印多少”的阶段,高郁却在唐末就有了这种超前的思想,确实不是一般的厉害。

高郁第三个措施是:以帛代钱,马殷、高郁鼓励民间大力发展丝帛业,可以用它们代替赋税。于是民间机杼大盛,又大力促进了桑蚕业和丝织业的迅速发展。

后来,高郁又推出经济改革的第四个措施。由于朱温与淮南、四川交恶,中原的茶叶供应只能依靠湖南这个市场。马殷以梁朝藩属的身份,上疏刚当了一年皇帝的朱温,表示愿意每年向梁朝廷无偿进献湘茶二十五万斤,为朱梁王朝的财政收支平衡尽一份绵薄之力。

不过这些茶虽然不要钱,但却是有附加条件:梁政府需恩准马殷在汴梁(朱温的大本营汴州)、江陵(湖北荆州)、襄州(湖北襄阳)、唐州(河南唐河)、郢州(湖北钟祥)、复州(湖北天门)等主要的商业中心城市,设置专门管理协调湘茶营销的官方贸易办事处(正式名称叫“回图务”)。

这其实就是一个由政府出头,整合民间力量,建立的一个商贸垄断机构,进一步挤压竞争对手生存空间的狠招。有利可图,朱温自然批准,这对双方来说都有好处。

从蔡州走出的,这支唐末恶名昭彰的蔡州兵,在秦宗权、孙儒、刘建锋三任领导相继丧命后,终于在第四任领导马殷手中完成了脱胎换骨,走上正轨,重新成长唐末为一支不可小觑的力量。

更重要的是:从此之后,湖南逐渐摆脱了封闭贫瘠的落后局面,追赶上了江西、江淮、巴蜀等南方邻居的脚步,“由是富赡”,即便马殷的楚国灭亡,五代十国结束,这个趋势也不会再改变了。

经过高郁的这一番经济革新,马殷获利颇丰,财源滚滚而来。因此马殷不需要对百姓进行盘剥,对百姓收取的赋税极轻,百姓们自然能安居乐业。正在马殷和高郁热火朝天的大搞经济建设的时候,马殷接到了朝廷的诏书,加封他为同平章事,并出兵讨伐朱温。

马殷升官了,自然心中高兴。同平章事相当于宰相,这可是他做梦都不可能梦到过的职位。但是看到要他出兵的要求,又不免有些为难。马殷无法决断,先让人好好招待使者。然后召集众人商议,马殷从来都是兼听则明之人,而不是刚愎自用之徒。

众人到齐之后,马殷把朝廷的诏书意思告诉了大家,请众人畅所欲言。秦彦晖当即说道:“大帅,既然我们已经决定要上奉天子,那自然应该奉旨出兵。不过这朱温离我们太远,无法直接攻打他。但是我们可以去打成汭,他已投靠了朱温。打他就可以牵制朱温,也等于是听出了朝廷的旨意。末将愿意率军为先锋!”

秦彦晖毕竟是秦宗权的族弟,朱温剿灭了秦宗权,使得秦宗权全家被杀,自然是秦家不共戴天的仇人。秦彦晖一想到可以找朱温报仇,心中顿时激动不已,因此主动请缨。其他人包括马殷,名义上都算是秦宗权的旧部,按理来说,也会支持秦彦晖。但是由于马殷等人当时的职位都低,没资格和秦宗权有什么太多的接触,因此对于替秦宗权报仇的想法基本没有。但是要他们直言拒绝秦彦晖,似乎又说不出口。

马殷不想出兵,他这一年多里,精力全在搞经济、赚大钱上,正做得来劲的时候,哪有心思去打仗。当然主要是觉得钱还不够多,一打仗就要花钱,说不定好不容易赚到的这点钱,就给打没有了,朝廷又不会给军费。这倒不是马殷抠门,毕竟他当的是十三州军民的家。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