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

278,武宗灭佛(2/3)

佛家倒霉了。寺院被法院强拆了,石料、木材被拉去修皇家祖庙。铜佛被化了铸钱,铁佛被做成刀枪。只留下泥胎石佛,独坐孤台观寒月,默对残垣听雨声。

一向养尊处优的僧人被赶出庙门,受不了稼穑之苦便去做贼为盗。社会治安恶化,抓到的小偷强盗多是还俗的僧人。

可是唐武宗有命挣没命花,在灭佛的第二年,吃了一颗新鲜出炉的长生不老丹之后永生长存了。

唐武宗信道,相信道士炼的金丹能够长生不老,但吃下后变得暴躁,喜怒无常。不久,他觉得浑身酸痛哪哪都不对劲。道士告诉他这是在脱胎换骨。唐武宗于是坚持服用金丹,很快就卧床不起,最后连话都说不出来了。从服丹发病到死只有不到半年工夫。

佛门弟子幸灾乐祸地说:报应啊!“sthat”?

唐武宗弥留期间,宦官们组成临时选举委员会,推选皇位继承人。旋即,一道诏书传出,唐武宗声称自己的儿子年纪尚幼不堪大任,传位皇叔李忱继位。

那时唐武宗已经不省人事无法讲话,这道诏书自然是宦官所为。

李忱以皇太叔的身份入主皇宫。

李忱是众所周知的“智障人士”,人前从不讲话,像傻子一般。

有一次唐文宗开家宴,各位王爷都在场,推杯换盏,有说有笑。只有李忱一个人木头似地坐在那里。唐文宗拿皇叔找乐,说谁能让皇叔开口,他有重赏。大家一听,为了给皇上捧场,都来逗李忱。但是任凭别人怎么捉弄,李忱始终干瞪着两眼一言不发。于是傻皇叔的名声就传出去了。

唐武宗死后,李忱正式即位,史称唐宣宗。

唐宣宗被宦官一致推举为皇帝,可不是觉得他能干。正相反,是觉得这个人比较呆傻,好糊弄,好控制,能让宦官恢复到以前的权势。

但是宦官们看走眼了。李忱并不傻。他只是口吃而已。说话结巴的人怕人笑话,所以人前不愿开口,显得木呐寡言。“宫中皆以为不慧”。其实李忱一点不傻,他是没嘴的葫芦,嘴上不说,心里明白。

唐宣宗上台后虽然还是话不多说,但是每开金口必中要害,提纲挈领,一句顶万句。朝臣没人敢轻视这个结巴皇帝,每次朝会诚惶诚恐,不敢有丝毫大意,朝会后常常发觉自己大冷个天已经汗透衣衫。

宦官见皇帝如此精明,暗自后悔。但是悔之晚矣,只好把尾巴悄悄夹起来。

唐宣宗在办完武宗的丧事正式上朝听政的第二天就下令罢免了宰相李德裕。

他罢免李德裕的原因很可笑,李德裕每看他一眼都让他毛骨悚然。不知道这是他心虚还是李德裕真的对他继位的合法性有看法,想必是兼而有之。

他是宦官拥立的皇帝,知道自己缺乏继位的合法性。以叔叔的身份继承侄子的皇位在礼法上说不通。皇太叔这词都是历史首创。要是唐武宗没儿子也罢,事实上唐武宗有五个儿子。传叔不传子,搁谁谁也不信。

唐宣宗继位的合法性肯定要遭到朝野的质疑。李德裕肯定会怀疑传位遗诏的合法性,肯定会认为他是篡位之君。跟唐武宗关系非常好的李德裕肯定不会那么心甘情愿奉他为主。

作为宰相,李德裕不得不主持唐宣宗的登基大典。他拿着册封的诏书走向唐宣宗时,目光肯定是有内容的。唐宣宗看到后很不自在。

唐宣宗为了巩固自己的皇位,登基的第一时间就把李德裕和他的同党赶出朝廷。

他任命大诗人白居易的弟弟白敏中为宰相。随后他又把唐武宗、李德裕贬斥的五位宰相牛僧孺、李宗闵等召回朝。

不过牛僧孺在奉诏回京的当年就得病死了。李宗闵更加福薄,在回来的路上就死了。牛党没能东山再起。

李德裕被贬的第二年也死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