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章

275,牛李党争(3/3)

。这人挺有意思,行贿回来还做个记录,给谁谁谁送了多少钱都记下来。结果这家伙死后,账本曝光。唐穆宗拿来一看,这简直就是文武百官的花名册。当朝权贵的名字都在上面。但只有一人除外。在牛僧孺的名字下面,写了一行红字:“某年月日,送户部牛待郎钱千万,不纳”。

唐敬宗对牛僧孺的清廉早有耳闻,感慨牛僧孺名不虚传,破格提拔他为宰相。

牛僧孺做上了宰相,李德裕就被排挤出朝。

但是牛僧孺看不惯宦官弄权又不敢跟宦官抗争,“畏罪不敢言”,感觉很痛苦,自己主动辞职外调。

唐文宗上台后,李德裕靠裴度的推荐做上了宰相。李宗闵走宦官的路子也做了宰相。

李宗闵上任后借助宦官的势力把李德裕又排挤出朝,然后力荐牛僧孺做了宰相。被认为是李德裕一党的人也被排挤出去。

李德裕在西川担任节度使,训练军队,积累粮草,做得有声有色。

831年,吐蕃爆发内讧。维州的吐蕃守将投奔李德裕。

李德裕立即派军收复了维州。他向朝廷报喜兼报功。

唐文宗打算嘉奖李德裕。牛僧孺说:收复一州,算不了什么;跟吐蕃搞坏了关系,那就不划算了。他认为收降纳叛会激怒吐蕃引发战争,让唐文宗下旨,勒令李德裕交还维州并且遣返吐蕃降军。结果降兵被吐蕃就地斩首。吐蕃此后再没有一兵一卒敢投奔唐朝。李德裕气得吐血。

西川的宦官监军王践言回京任职。他多次对唐文宗说,牛僧孺跟李德裕有私人恩怨,不愿意李德裕立功。牛僧孺的做法让仇者快亲者痛。

唐文宗开始后悔,觉得牛僧孺这种奴颜婢膝苟且偷安的和平策略实在有损大国尊严,从此不再看重牛僧孺。

牛僧孺也很识相,主动申请辞职。

唐文宗将牛僧孺外放为节度使,召李德裕回朝担任宰相。

李德裕回朝后开始排挤牛派。牛派的李宗闵、杨虞卿等被排挤出朝。

两派互相攻击,争权夺利,搞得朝堂乌烟瘴气。

唐文宗不知道该如何是好。本书首发来自,第一时间看正版内容!
本章已完成!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