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章

第四百六十四章 庙堂纷争(2/2)

胜我那个,但伤亡亦是不小。”

之后的通政使司陈佑宗大理寺卿阎东来以及御史台那帮两袖清风的御史们也是急着掺合进去,生怕连口汤都没的喝。

这还是朝廷重要官署们,其余的像翰林院国子监詹事府等官署衙门的主官自知体量小,抢不过头顶上的大哥们,所以都朝着皇帝太子哭穷,生怕连碗底儿都没得舔。

由此就可看出朝廷是何等缺钱了,这也是没有办法的事情,谁叫大明接手的就是一个满目疮痍哀鸿遍野的烂摊子,总不能这个局面还逼着百姓纳粮纳税。

所以近几年朱元璋一直大规模的减免地方赋税,尽可能的让百姓休养生息安心耕种,如此一来朝廷运转所需要的粮食资源就有些紧张了。

这也是无可奈何的事情,谁来当这个家,都得这么熬过去,总不能凭空让地里长出庄稼,凭空让妇女怀孕繁衍人口,更不能让幼儿瞬间长大,为大明开荒纳粮。

总得遵循客观规律,不过好在万事开头难,只要熬过这段困难的时间,日子定然是蒸蒸日上的,大明国富民强,未来可期。

喧闹了近两个时辰,虽然文臣武将们还是一副争闹不休谁也不服谁的样子,但大家心中有都有数了,互相的底线有都摸清了,知晓如何分配才最为合适。

这里面最累的莫过户部尚书了,连朱元璋都体恤的赐下一把凳子让他坐下喝杯茶,否则这小老头恐怕都虚脱昏过去了。

所有人都能轮番上阵,唯有他是单挑十八路诸侯,从开始的中气十足到后面的面色发白摇摇欲坠,就可看出他有多心神俱疲了。

见差不多了,朱元璋才开口制止,然后下旨让胡惟庸做主协同吏部尚书户部尚书调配用度,这也是前所未有的,除了李善长在位时之外,无论是杨宪或是汪广洋都没有得到这个殊荣。

众人皆是神色禀然的看向胡惟庸的背影,看来胡相确实简在帝心,而胡惟庸抬头看了眼神情威严的皇帝之后,便恭敬的低头应诺。

站在上位的朱标则是神情复杂的看着胡惟庸,然后便看向其身后的众多官员们,从今日起,胡惟庸就要掌权了…………

……………………


本章已完成!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