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

第十九章不畏浮云遮望眼(3/7)

老子。说不定哪一天曲阜孔家就会被一把火烧掉,也有可能遇上土匪打劫,灭其满门。到时候本王一定会亲自去拜祭他们的。

哈哈,老何啊,不要做出这副便秘的样子,没见过本王耍横吧?嘿嘿,这恶人还需恶人磨,跟这种人不要讲什么道理,耍流氓就是了。敢跟本王起刺!他孔家还不配。哼哼,现在本王事情太多,不想在这些窝囊废身上花费太多的精力,弄点钱算是便宜他了。

再说朝廷现在还需要儒家这面旗帜,否则……算了,稳定压倒一切,暂时先放过他们一马。哼,正好,船厂马上要开工新船了,正缺银子呢,老何啊,快去快回。本王急等着用呢。“

两位贴身太监面面相觑,他们没料到朱厚炜对孔家的印象这么坏,从不欺负人的卫王也耍起了横。当然他们也不了解后来孔家做的好事,明亡后孔家立马就投靠满清,为鞑子张目。最可恶的是,小日本侵华后孔家有部分人还当起了汉奸,替日本人摇旗呐喊。

不客气的说,北宋以后,这个家族已经成了老牌的汉奸家族,谁强大就投靠谁,没有一点廉耻。后世中国有一些叫作“公知”的知识分子,受其毒害甚深,和孔家就是一路货色。

这种人极度自私又色厉内荏,他们没有国只有自己的家,外表道貌岸然,内心龌龊不堪。只要拨开他们虚伪的画皮,剩下全是见不得光的肮脏货色。

朱厚炜心里知道孔府根本无法代表儒家。孔子的确是一个伟大的智者,他的思想影响了中国数千年,从他的思想中发展出来的儒家文化,也为华夏的统一和稳定做出了不朽的贡献。

想当年,孔子曾着春秋大义,提出过尊王攘夷。如果孔丘在九泉之下有知,知道后世子孙如此不肖,也不知道会不会气得从坟墓里爬出来。大浪淘沙,历史就像一张照妖镜,精华必定留下,糟粕总归会历史唾弃的。

……

这天上午,李东阳到内阁入值不到半个时辰,忽然乾清宫管事牌子陈平派人来报,说是皇上要他作速赶到乾清宫见面,李东阳虽觉得这道口谕来得有些蹊跷,却也不敢怠慢,立忙收拾一番,出了文渊阁公事房朝乾清宫走去。

此时刚过辰时,整个大内悄没人声,白晃晃的阳光映照着远处乾清宫殿黄色琉璃瓦的大屋顶,再反射到周围的花丛秀树,愈觉葱翠炽亮。砖道上,偶尔有巡街内役走过,他们都经过严格训练,步子不疾不徐且无多大响动。

每日窝在值房中忙昏了头的李东阳,根本没有闲暇观赏繁茂秋景,这会儿沿着乾清宫侧花圃前行,林荫夹道清风徐来,特别是当他看到满园子的鸡冠蜀葵罂粟凤仙乌斯菊等都在争奇斗艳,逍逍遥遥地开放,不觉有了一种樊鸟出笼的感觉。

他揉了揉酸胀的双眼,提起小腹作了几次深呼吸,顿时又觉得精神气儿格外地旺盛起来。

大约离乾清宫还有百十步路,只见候在门口的陈平撒着腿儿跑上来跪下磕头,口中说道:“李阁老,皇上在等着您呢,不过心情可不太好。”

李东阳心里咯噔一下,有一种不好的感觉。他虽不喜欢和宦官打交道,但这陈平有所不同。他原是已故的大太监怀恩的干儿子,自己任地方官时无意中帮过陈平家人的小忙,陈平很承他的情,一直想找机会回报。

今天他守在这里报信,肯定是出了大事。究竟是什么地方出了问题呢?李东阳冲陈平拱拱手,表示感谢之意。李东阳小声问:“多谢陈公公,不知谁惹皇上生气了。”

陈平左右看了看,见附近没人,便小声嘀咕两句:“卫王来信了,孔闻庆得罪了卫王殿下,小的只是听见了只言片语。听说孔闻庆借阁老的名义,请锦衣卫的人抓了威海卫的同知,严刑拷打。至于锦衣卫是怎么掺合进去的,李阁老要想清楚再答,否则……”

李东阳顿时冷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