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

第三百九十章 一群人上来就把我给扒了(求推荐,求月票!)(2/3)

成压轴,其实这是不对的,倒数第二场戏才叫压轴,而京剧的压轴戏,其实是最精彩的,最后一场大轴是最热闹的,一般最后一场都是武生戏,大开大合,让大家看着也痛快,所以那一天最后一场大轴是杨小楼先生。

这一场义务戏,大家应该可以想象的到,当时观众们的期待程度有多高,不过那个时候,梅兰方先生虽然刚刚崛起,但是已经非常的红了,当时梅兰方先生当天安排了四个堂会,而在他之前这出戏演完了之后,该他上场了,但是他还没来,后台谭鑫培先生和杨小楼先生可都在那坐着呢,这二位,资历,地位那都是不用多说的,自然是心中非常的不舒服啊,本来当时安排的时候,觉得有谭鑫培先生,有杨小楼先生,就算是梅兰方先生没赶来,大家也不会在意,但是那天的观众一直喊着梅兰方先生的名字,管事的也是没办法,只能在台上说好话来稳住观众,然后叫人快马加鞭的把还没有卸妆的梅兰方先生给请来了,而谭鑫培先生在梅兰方先生唱的时候,就背着手站在侧幕那里,听了一会,扔下了一句话,‘也没什么呀’!”

台下的观众有点兴奋了,这句话放在两个大角儿的身上,还不得打起来啊!

裴琰之微微一笑,说道,“当然了,谭鑫培先生当时的地位,还有心情,说出这样的话没什么可以指摘的,你让前辈在那等着你,面子上肯定是过不去的,说两句牢骚话也是应该的,而且谭鑫培先生在后来,也公开的表扬了梅兰方先生,说怹是块唱戏的好材料。

不久以后,这二位就搭班唱戏了,六十五岁的谭鑫培先生提携十九岁的梅兰方先生,唱了《四郎探母》《汾河湾》这些戏,所以,这件事也给梅兰方先生后来成为这么大的艺术家奠定了一个非常重要的基础,京城的‘京剧大王’谭鑫培先生亲自为怹背书,那还了得吗,这种梨园行的情谊,合作的关系,老前辈提携晚辈的事情,在梨园行非常的多。

后来,我师爷马联良先生出科的时候,梅兰方大师就已经是红遍了大江南北,有伶界大王的称号了,有一次在京城,一出义务戏,唱全本的《龙凤呈祥》,马联良先生的乔玄,梅兰方先生的孙尚香,按提调规定每人只演一角,但是等马联良先生唱完下去之后,梅兰方先生亲自找到提调,要求马上加水牌子,烦请马联良先生来赶一个鲁肃,可见马联良先生在梅兰方先生心中的地位不一般。”

裴琰之说完之后,坐了下来,笑着说道,“为什么我刚才一定要站起来呢,毕竟说的这三位中有两位都跟我有密切的关系,我马派的传人,马联良先生是我的亲师爷,而我又学了梅派,虽然我师父梅文玖先生的师父并不是梅兰方先生,但是怹也是梅派的传人,梅兰方先生也是我的师爷,所以,提到这二位大师,我这小辈可不敢坐着说!”

裴琰之这种尊师重道的表现,也是得到了现场所有人的肯定。

李蛋冲着王建国撇了撇嘴,说道,“看见了吗,人家能成功,不是没有原因的,尊师重道,这是做人最基本的原则!”

王建国挠了挠头,说道,“咱俩这关系,你也用不着尊敬我啊!”

李蛋用小眼睛扫了他一眼,没好气的说道,“滚蛋!”

裴琰之笑眯眯的说道,“所以大家可以看到,从谭鑫培先生到梅兰方先生,再到马联良先生,京剧的这些名角儿的舞台生涯从来都不是独角戏!”

裴琰之坐直了身子,一本正经的说道,“角儿之所以能够成角儿,一定是先受人提携,而后成就他人,因为我们的前辈们都能够提携后辈,而提携起来的后辈成功了之后,还会惠及后人,这就是我们京剧传承不断的原因!”

台下的观众为裴琰之的精彩演说鼓掌叫好,裴琰之用两则故事让大家知道了京剧界薪火相传到如今的原因,就是因为这些受人恩惠的大角儿们,能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