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

一百七十七 往者不谏 上(2/3)

道:

“国舅的事,皆因臣妾而起。妾卑微蒙皇上错爱,富贵已极,断不敢忘恩!”

刘娥叩了一个头,又道:“臣妾多年没有生育,宫中皇子凋零。多有传言说是臣妾戕害皇子。皇上是臣妾的天,皇上的孩子就是臣妾的孩子。臣妾怎么会害他们?”

刘娥又是惭愧又是委屈,说着说着就流下泪来:“众口铄金。连国舅都相信了流言,才会做出如此伤天害理的糊涂事。如果皇上不信臣妾,臣妾也毫不怨言。请皇上废了臣妾皇后的封号,另觅名门淑女,绵延后嗣。臣妾愿意去西京陪伴宋太后,也算是替皇上尽尽孝心。”

刘娥说完,叩头再拜:“这是皇上册封皇后时的金册金印。臣妾完璧归赵。这儿还有臣妾的请辞奏疏,请皇上过目。”说完不等皇上回答,行了礼就径自退下了。

刘娥这样以退为进,一来撇清自己与国舅的罪过无关;二来辩白自己与宫中传闻的关系,换取皇上的信任;三来虽说是请辞去为宋太后守灵,也是提醒皇上——当年是她帮助皇上解决了安置宋太后灵柩这样棘手的难题。

她之所以敢下这么大赌注,就是拿得准皇上一定会念及旧情心软下来。不为别的,这些年她已经不仅仅是以色侍人的解语花,更是皇上前朝后宫的好帮手。

更重要的是,这次她不仅在后宫请罪,还正儿八经地上了奏疏。这就不仅仅是皇帝的家事,是前朝大臣也能参与讨论的国事。她就是想借此看看,前朝后宫有什么可用之人。这时候,更容易看清谁是自己人。

前朝缄口不言,说是皇上的家事。实则是皇后的党羽遍布朝廷各个部门。这些人虽不像丁谓、王钦那样赫赫熏天,也不像曹利用、钱惟演那般亲附明了,还都是有自己的私心的。即使有支持废后的,也不敢轻易开言,毕竟皇后还是皇后,收拾他们这些微不足道的小官员还是易如反掌的。过几天人家两口子怒气消了,自己白白招一身祸患。

见此情景,皇上不置可否。他心中明白:朝中缺少强硬有力的大臣来对抗皇后的党羽。他思来想去,那个又臭又硬的寇准,还真是不二人选。

寇准去国离乡已经六七年了。寇准作为亲眷为宋太后守灵期满以后,又辗转多地,把知县、知府等基层行政长官做了个遍。是时候,该让寇准归来了。

皇上心中拿定主意,便不再在朝廷上讨论废后之事。他只说:“朕生病期间,京城竟然出了骇人听闻的事。作恶的是咎由自取。玉清昭应宫还没建成,就出了事,难道是朕有所缺失?”

朝臣忙说:“那是德广道士品德缺失,怎么会是皇上的错?”

“皇上已经严惩了那贪婪的道士,也安抚了百姓,是我主仁爱。”

皇上便趁机说:“也是朕太过信任他。既然是朕用人不当,朕决定近日亲自去玉清昭应宫祭拜,以求神明护佑百姓。”

皇上去玉清昭应宫不但视察了建筑情况、安抚了周边百姓,还对着已经塑好金身的三清神像虔诚参拜。第二天,玉清昭应宫就降了天书。天书上书写着四个字:

庆及元嗣!

元嗣,就是皇太子;庆及元嗣,就是指上天眷顾皇太子。皇上没有子嗣,皇太子又从何而来?

无非是从皇族中的孩子们选出过继过来。皇上打算选一个十岁上下的。孩子太小不好养;太大,又不好调教。像楚王元佐家的允升,原本被李太后养在宫里,作为将来的皇嗣候选人。可是他现在已经成年。皇上身体虽然不好,再活个十几年应该是不成问题的。若是辛辛苦苦培养十来年,到允升壮年继位,把自己的亲生父亲追封皇帝。那实在是皇上不愿意看到的。皇权不仅是至高无上的,更是唯一的,不容他人分享。

燕王的几个孩子也都成年,自然也不予考虑。皇上想在八王、商王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