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

一百三十七 欲得天下好 上(2/3)

。”

“战事又没妨碍他们种庄稼?既然战事结束了,让各地抓紧征收吧。打仗,国家支出的够大了。”

“大人,这实在为难下官等……”

“怎么?你们打算让皇上过苦日子吗?”王钦不屑,“别忘了,过年还有三十万的岁币要出呢。”

佟于蓝听他这般没有体恤百姓的仁心,年轻气盛,站出来说:“王大人,下官以为还是要以百姓为重。这些地方想来定是有难处。既然是陈年的欠税,不如恳请皇上减免些,也好于民休养?”

“皇上圣明,用你操心?”

佟于蓝正言道:“身为臣子,理当为皇上操心。况且圣上也说要休养生息。下官以为,并不背道而驰呀!”

王钦轻蔑地一笑:“好啊。那你就写个奏疏吧。明天呈给皇上。”

谁知没等佟于蓝的奏疏递到皇上手里,王钦就抢先把陈年旧账给皇上看了。皇上大吃一惊:“没想到有些地方居然欠了三年的赋税!”

王钦拱手道:“皇上民生多艰,若不是入不敷出也不会欠这么多。不如减免些,也好彰显圣上的恩德。”

皇上忧虑道:“民生这样疾苦,先皇不知道吗?”

王钦讨好道:“先帝当然知道,要不也不会免了乾封县一带的赋税。”

“那还有这么多地方,先帝……”

“先帝就是要把这件事留给皇上做,可以借此收拢民心。”

皇上一听,大喜,遂在朝堂之上宣布减免积年的欠税,并对急民所急的王钦予以嘉奖。佟于蓝没有上朝听政的资格。当听到皇帝的法令和奖赏,佟于蓝心里不痛快:不是因为别人抢了功,而是觉得王钦这个人两面三刀,道德有缺。他便在有次遇到寇准时,讲了对王钦的看法。

佟于蓝道:“若是他真有爱民之心,纵然赏他多少,我都不会计较。可要是把民生举措,当成自己往上爬的工具,那将来老百姓得多惨!寇大人,我是农村出来的,我知道我娘一年到头有多不易。”

寇准对佟于蓝的赤子之心甚是赏识,他也开始慎重考虑掌管三司的人选。在他心里还真有一个可塑之才——丁谓。

丁谓无论是在早先修建被烧毁的宫殿,还是用内河泄洪都显现出超凡的能力和气魄。在此次战争中,丁谓亦有贡献。同为才子的寇准自然十分赏识丁谓的才华。他以宰相身份极力举荐丁谓为三司使,掌管国家钱粮。皇上也觉得是合适人选。

丁谓上任后,不但快刀斩乱麻地整理出大宋的家底,还上奏皇上请求恢复唐朝设置的“劝农判官”专门负责农业生产。丁谓又说:“如果增设官职,机构繁冗不说,又会增加赋税。不如由地方长官兼职,一举两得。”

皇上觉得丁谓果然大才,觉得举荐人寇准也是慧眼识珠,对二人大加赞赏。一时间,二人风头无两。

南清宫里因为出了紫冰的事,对外面的一切都变得漠然。即使如此,八王也听说寇准连日宴客豪饮的事。

八王和紫云说起私房话:“我原本担心二哥,他总不愿意交出兵权……宁可在河北道屯田带兵,也不想撒手……”

“二哥被压制了多年,好不容易重上战场,舍不得放下也是人之常情。”紫云道。

“咱们能按常情行事吗?”八王叹口气,“不过还好,驻军屯田制度才开始推行,暂且也需要有将帅去稳定大局。眼下,我是觉得寇准……”

紫云不以为然地笑笑:“你呀,真是瞎操心。寇伯伯多精明的人啊,还用你担心?”

“聪明人也有忘乎所以的时候啊。”

“怎么?”

“听说寇准最近三日一小宴,十日一大宴的。弄了一群歌舞姬在席上歌舞,唱一曲赏一批绢。”

“有这样的事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