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

第一百零一章 大山走了(2/3)


这是一个窑洞的顶部,是窑洞对面的山走了过来埋了窑洞,窑洞所开挖的山体只是开了裂隙,但裂隙不大,声音就从裂隙中传出,众人也打着马灯跟了过来。

肖源根据声音及山形及窑洞滑坡,判断出了开挖的地方,叫顺子拿来过洛阳铲就开始挖了起来,他只有从窑顶部打个洞把人救出来。

石彪走了过来说道:"我记起了,这里原来有一个小村的,但山川移形我都记不起了,先生如果这样太惨了,一个村都埋了。”

肖源没有回话加快了手中洛阳铲的动作频率,不一会手中洛阳铲碰到了坚硬的石头,从裂隙也传来了一男一女的呼救声。

肖源大声对着裂隙喊:"你们俩要小心躲好,当心头上的石块掉落伤到你们。”

“我们会注意的,谢谢你们,你们挖吧!”

“你俩好好休息,保持体力,我们开始挖了。"

洛阳铲在不停的挖着,一个接人个的轮流挖掘,一个似盗墓的盗洞渐渐挖了出来,底下的声音更加清晰了,肖源把一盏马灯用绳子放了下去,让底下的人用绳子绑好,他们拉他们上来。

今天是圆满的一天,救出了三个活人,三个都只受了一点很小的伤害,大伙的心情都很好,罗金科仔细的检查了两人的身体,找来到正在喝着杂菜汤,吃着锅盔的肖源处报告被救人的情况。

其实肖源早己用虚似人查过,两人情况良好,肖源只是惊叹他们在里面吃什么,喝什么?

罗金科给他带来了解释。

原来这是一个二层的崖窑,都是用石块起的拱,是对面的山走过来埋了他们,他们的窑抗住了地震,幸好窑顶有几个裂隙,才有空气进入,雪水滴落,又因冬季这里的人家家腌腌菜,两人就这样吃着腌菜和生麦子活了下来。

今天东西吃完了,两人见还无人相救,就打算唱着花儿一起共赴黄泉,还真美。

又一对苦命鸳鸯,肖源叹息一声,让罗金科赶快吃东西,吃了去休息,明天还得赶路。

两个获救的人,一招出了地狱,身体又没事,刚获得自由,高兴如两只小鸟,这里转一下,那里转一下,见为他们两检查身体的小大夫在这吃饭,就高兴的围了上来,坐在他的身边叽里喳喳的问了不停。

听说肖源是他的老师,就和肖攀谈起来,两个年青人,对肖源不远千里带人奔赴海原救灾为之肃然起敬。

两人也要求一起去,肖源同意了,两人才在罗金科的要求下回去休息了。

肖源目送着他们回去后,才转身回营帐内去休息和到赵官家那修炼。

第二天,队伍增加了三个人,三人都是乡邻,一同随带着队伍向海原进发。

队伍翻过一座座高山,淌过一条条河流,迎着剌骨的寒风,终于走到了

伴着夕阳队伍终于走到石门关,肖源站在石碑前,向下看就是峡谷,谷底依稀断续的一条小河想必即是石门水。这就是丝绸之路,也曾是森严的边关。

很久以前,僧侣们由此把佛教带进中国,到了公元5世纪,北魏王朝开始在这座山上开凿石窟,这是一个延续了几十代人的巨大工程,直到明代,直到人们渐渐散去,直到被忘记。在它的极盛期,须弥山是个杀气腾腾而又祥云缥缈的地方,石窟工程的一个隐秘动机可能就是使那些蛮勇强悍的游牧武士们变得柔顺。

肖源安排妥当一个人游走在这须弥山中,仰望须弥山,即可见一尊雄伟的大佛雕像。这座大佛几乎就是一座山雕成的,高达20多米,极为引人注目。

它高坐于唐大中三年开凿的一个马蹄形石窟内,身披袈裟,头留螺髻,脸如满月,双耳垂肩,神情庄重,十分壮观。

这座大佛比云冈石窟中最大的十九窟坐佛和龙门石窟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