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

147 魏延和他相关的女人(2/3)



诸葛亮第五次北伐,魏延被任为前锋,梦到自己头上生角,问占梦人赵直,赵直说,“夫麒麟有角而不用,此不战而贼欲自破之象也。”

退后,赵直却对别人说,“角之为字,刀下用也;头上用刀,其凶甚矣。”

同年秋天,诸葛亮病情加重,秘密与长史杨仪、司马费祎、护军姜维等作身殁之后退军节度,令魏延断后,如果延或不从命,就随他的便。

诸葛亮殁,秘不发丧,杨仪令费祎前往揣摩魏延意图。魏延回答道,“丞相虽然身亡,但还有我呢,怎么能因一个人的死而荒废天下大事呢?再说,我魏延是何人,怎么能受杨仪摆布,做断后的将领呢?”

大军都随杨仪徐徐退却,魏延大怒,日夜兼程,赶在杨仪大军前面,所走过的地方都烧绝阁道。

杨仪和魏延都互相上表刘禅说对方谋反,刘禅问侍中董允、留府长史蒋琬,到底是谁想造反,董蒋二人都担保杨仪怀疑魏延。

魏延先占据南谷口,率军出击杨仪大军,杨仪命令王平在前抵御魏延。

王平骂魏延的先头部队,“诸葛公去世,尸骨未寒,你们这些人怎么敢如此!”

魏延大军知道错在魏延,不听魏延的命令,都散了。只有魏延与其子数人逃亡,逃到汉中,杨仪派遣马岱追上了魏延并且斩了他,将头颅献于杨仪,杨仪用脚践踏魏延的头颅,并且骂道,“庸奴!你还能再作恶么?”

于是,诛灭魏延三族。

…… ……

《三国志》说:原延意不北降魏而南还者,但欲除杀仪等。

元代的郝经认为,杨仪以私忿杀大将,罪浮于延。

以上为《三国志》作者陈寿本传的记载。

不过据裴注引《魏略》所记,受诸葛亮托付兵权的是魏延,杨仪因怕魏延趁机相害,所以造谣说魏延要北上投敌,并发兵攻之,然而被诬陷的魏延深恐与其战则清白难雪,所以只逃不战,最后终于被追杀。

裴松之认为此说法是在曹魏的传言,蜀汉陈寿的《三国志》比较可信。

…… ……

魏延祠位于四川绵阳市梓潼县三泉乡白雀村,西出梓潼县,沿梓潼往江油的安梓路行约15公里,就到了三泉乡白雀村,再沿村道行不多远,就看到路边的“魏延祠”石碑。沿翠柏拱卫的石梯拾阶而上,便见松柏掩映间一座仿古的建筑,这就是魏延祠。

魏延祠坐落在卧龙山千佛岩诸葛寨东长生门下东麓的井冈坪上,梓卧(梓潼--卧龙镇)公路从祠前经过,路北,魏家河蜿蜒东流。祠周,环境清幽。

魏延祠方圆十里,有很多姓氏,唯独没有姓魏的,但祠前却有一条魏家河。据当地八旬老翁回忆,魏家河河东原有魏家河庙,庙前曾有三块石碑,其中一块石碑上刻有“魏延率兵驻此”。

建兴七年(公元231年),诸葛亮第四次率军北伐时,大军驻屯于卧龙山诸葛寨,令魏延率本部兵马驻今魏家河南井冈坪,成掎角之势以作策应,这跟诸葛亮用兵谨慎相符。

据说,当时天气酷热难耐,魏延发现一片山林有大群的鸟不断聚集,决定在那里驻屯。

由于有鸟粪接连不断地落下,官兵们只有在离开树林一点的地方烧饭。可是,却没找到水源。大群的麻雀聚集在魏延部队的上面,感到吃惊的士兵们计划轰走麻雀。

魏延也看到了大群的麻雀,但是,他在其中发现了一只白麻雀并被这只白麻雀所吸引。

他追着这只白麻雀到了一处岩石场,忽然,白麻雀奇迹般地在岩石的裂口里消失了。

魏延感到十分惊奇,他试着推动岩石,不料,岩石轰然崩塌,泉水喷涌而出。

原来,岩石下是一股地下水。官兵们找到了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