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

第676章 我看到了什么(2/3)

使用环境会比实验环境更恶劣。

这也是很多车主永远跑不出工信部油耗,所有手机的电量永远达不到厂家数值的原因。

另外还有一点,程居口中的磨损可以忽略不计。

这个并不是最准确的说法,而是根据目前的技术,无法判断这一次试验到底磨损了多少。

只能说以肉眼看上去,看不到什么太明显的磨损罢了。

“你们都改进了哪些工艺?”王不饿想了想,问道。

虽然自己不是专家,但是一些基本的原理还是知道的。

减小磨损唯一的办法就是尽可能的保持平整,让两个零部件可以完美的衔接在一起。

“陛下,这是我的一个学生偶然间发现的思路,所有的奥秘就在屋子里呢!”程居并没有抢功。

虽然这东西的确是他们这些老师傅们做出来的。

但是绝对不能否认学生的功劳,这也是科学院现在最好的一点,是你的就是你的,谁也抢不走。

之所以那个学生没有独立完成,是因为动手能力稍微差一些。

一个刚毕业没多久的学生,在动手能力上面是不可能超过那些老师傅的。

这一次两者可谓是形成了一个完美的互补。

学生将思路说出来,老师傅动手操作,配合的天衣无缝,完美无缺。

带着满心的疑惑,王不饿迈着步伐进入了那间屋子。

然而进入之后整个人却有些懵逼了。

我看到了啥?

???

车床???

王不饿努力的眨了眨眼睛,又下意识的揉了揉眼睛。

最终确定了,的确是车床。

这个车床很简陋,简陋到什么程度呢?

一眼看过去,他就是一个空架子。

而配备的设施也很简单,一台小型的蒸汽机,蒸汽机带动了一个转盘,转盘的中心有个孔,孔的大小刚好可以放进去未加工的活塞。

然后蒸汽机运作,带动转盘,转盘又带动固定在上面的活塞。

另一边则是一个固定的铣刀,通过人工来控制。

这个可是纯手动的,比起后世那种操作还要难。

整个操作过程整个人的精神要极其集中,手劲儿要足够的均匀。

因为没有保护装置,所以这个时候就连呼吸都要轻轻的,否则手一抖,整个料就废了。

单单只是看着这玩意儿,王不饿就能猜到使用难度到底有多大。

首先不能出现任何差错的是人。

其次蒸汽机也要够稳,提供的动力要严格控制好。

否则转速忽快忽慢,就有可能影响到品质。

当然,在看到这个简易的车床之后,王不饿这才反应过来,是自己大意了。

倒不是不记得,而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