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

第337章 朕的,都是朕的(2/3)



“这……”

“这……”

张苍突然觉得有些头晕脑胀,真要是这么算起来的话,似乎也不是不能接受?

投出去十万两,第一年就能回本六万四千两,往后四年,每年回本两万二千两。

等于是五年一共能收回来……

多少来着?

哎呀陛下真坏,算账就算到底嘛,这么大的数字,臣咋心算哟真是……

总之,经过王不饿的这么一番算账,不仅让张苍感觉到这事可以干,就连其他大臣们也都同样觉得这事是可以干的。

卖地的钱虽然是一次性的,但大汉现在最缺的就是钱,没有钱什么都干不了。

而粮食,其实是在一直掉价的。

原因有很多,这几年几乎都是风调雨顺的,而汉国又一直把战争放在自己国土以外去打。

几乎不征召徭役,这种做法让汉国在征战的同时,国内也得到了几年喘气的机会。

有了大量劳动力投入到农业生产当中,所带来的最直接的效果,就是粮食产量年年增加。

再加上汉国建立以后,三六免税的政策,这就导致了民间的粮食囤积数量达到了空前的数字。

物以稀为贵,到处都是粮食,价格自然上不去。

若不是汉律沿袭了秦律,对粮价始终保持统一,不准高也不准低,粮食的价格现在怕是早就雪崩了。

当然,不会有人嫌弃粮食太多的。

但谁都想家里日子过的好一些,有多余的粮食,拿点去换点其他的生活必备品他不香吗?

是肉吃腻了?

还是盐它不咸了?

或者身上的衣服他就穿不烂?

所以说,歌舞升平的日子虽然还没有到来,但是王不饿大力推广的经济发展模式,已经在间接的影响到了民间的生活。

例如说农具,现在的汉国还达不到每户一座新农具的水平。

所以只允许每个里,合起来采购一架铁制农具。

可以用钱,也可以用粮食,粮食在现在也是货币以外的硬通货。

而用货币的实际价格,会比用粮食支付的价格低一些。

所以就造成了这么一个情况,这个冬天在矿上,在各地做工的人,都选择拿钱来买,而没有做工的,只能拿粮食去买。

王不饿很清楚经济发展的规律是需要有大量的人口参与进来的。

而当下农业的发展,同样需要大量的人口。

就目前而言,汉国的经济腾飞期,只有在每年的冬季末尾,春季开始这一段时间。

不过王不饿一点也不急。

就先从对农业生产影响比较小的洛阳开始改革吧。

能在这里居住的,不是各地的土豪就是官员,要么就是来往的客商。

这帮人是最有钱的,也是最好宰的。

至于说按照这个模式会不会培养出几个富可敌国的超级家族。

说到这里,王不饿就呵呵了。

别忘了,这里是古代。

也别忘了,朕是皇帝。

更不要忘了,这座江山是朕的,天下的一切,也都是朕的。

规矩会不断的完善,也会越来越严厉。

王不饿已经在默默的期待着看哪个老倒霉蛋第一个碰上自己手中的屠刀了。

然后突然想到了另一个模式,在经济困难的时期下,在各方各业都不发达的时期下。

集中力量才能办大事,而这个力量自然不能让那些贵族们先去集中起来。

这个事得朝廷来搞。

于是王不饿再次看向还在震惊外带懵逼中的大臣们,说道:“商部可以搞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