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章

第136章 公子,请立国(2/2)

先准备着吧,等陈平收复颍川郡之后让他回来具体商议。”王不饿点了点头。

不立国是不行的,周围一群造反的,比他早的比他晚的,但没有一个比他更强的。

人家这个王那个王的,就算王不饿不觉得有啥,跟着他的几十万弟兄也觉得心里面很别扭。

搞得跟除了自己其他人全是正统似的。

“公子,颍川郡的收复可以推后,甚至三川郡的收复都不用急,当下必须要把立国一事放在首位,其他的事情,完全可以放在立国之后再去一步步完善。”张良建议道。

“为何?”王不饿有些疑惑。

立国是说立就立的吗?

首先,你不得准备一下?

需要册封的将士名单,都整理出来了吗?

各地的施政方针不用讨论的吗?

各地郡守,县令人选呢?

拍着屁股就立国这事不是没人干过,但下场不是一般的惨,王不饿之所以推迟立国,无非还是因为人才原因,高级人才太匮乏了。

无论是文官还是武将,不然的话,王不饿为啥要亲自带着五万人过来?

还不是无人可用?

但凡有点用的,都给派出去干活了。

“名不正,言不顺,只要立了国,以公子这一年来展现出来的实力,天下豪杰自然会主动来投!”张良笑着说道。

“……”王不饿一头黑线。

他听懂张良的意思了。

大概就是你王不饿很牛逼,也很能打,但是在打败章邯之前,有些人是不会来投靠你的。

而另外一些人则是在等着你称王,你连个王都不是,我们投靠你干啥?

还不如投靠陈胜去呢,混个一官半职,搞点实权,到时候领兵出征,顺便也玩个自立为王啥的不香嘛?

大好的未来不去图,就图你一个县令?还是校尉?

问题是这些新来的,你也不可能直接给校尉啊。

仔细想一想也是这个道理。

张良来的时候正是他落魄的时候,本来是想去投靠景驹的,但听说了自己更硬更能打,而且还是韩国旧人,于是就调头来投了。

陈平是在魏王咎那里混的不如意,加上自己的名声传过去了,所以立志要搞事情的陈平就来了。

灌婴完全是瞎猫撞到死耗子,就这么从基层一步步的走上来了。

彭越这个也属于瞎猫撞到死耗子,愣是被传言忽悠过来的。

除了这四个人以外,其他的历史名将名人啥的,还真就没一个来投靠的。

果然,墙头草还真是那个时代都不缺的品种。

想到这里,王不饿挥了挥手:“招陈平回来,商议立国之事!” 人口数量参照《汉书》地理志,大概是公元前三百年左右的数据,距离书中剧情隔了九十多年,实际人数可能会比剧情时间线少,但是这种数据也没有其他的渠道可以去查,在一个个的去对应减少的话,我会一脸懵逼的,所以大家不要较真,就当这是我缩减过的数据就行了。另外关于洛阳人口,汉书只记载了户数而没有记载人口数量,三十一万七千三十四这个数据是我按照每户六口的比例直接算出来的,因为三川郡的户口比例是1:6.29,东郡的户口比例是1:4.13,河内郡是1:6.66,颍川郡是1:5.11,河东郡是1:4.06,南阳郡是1:5.4。说这么多只是为了告诉大家,洛阳一户六口这个数据不是我一拍脑袋就拿出来的,而是算了这么多,参考周围环境和户口比例得出的数据,总不能洛阳周边户口比例1:6.66,到了洛阳突然来个1:4或者5吧?看在我这么认真的面子上,大家赏脸给个推荐?或者打赏?汪汪
本章已完成!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