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章

第二百四十八章 有才的舔狗(3/3)

天朝上国”在沾沾自喜,却不知道已经落后了西洋列国太多。

是大明帝国的航海技术太落后吗?

汉人早就发明了指南针,起码在大明帝国初期,大明的造船技术一直是领先于世界的。

“三宝太监”郑和,能够远航到东非沿岸,靠的正是先进的航海技术。

是汉人缺乏冒险精神,汉人缺乏航海的传统吗?

是大明帝国的领土足够广阔,无需向海外扩张吗?……

显然,这些都不是理由。

历来华夏的朝廷没有进行海外扩张,更没有去海外掠夺实现强国富民,仅仅是因为华夏人的农耕土地文化。

汉人帝国的闭关自守,并没有分享海洋所赋予的巨大福利,不管海洋文明发展到何种程度,都没有影响到他们的农耕土地文化。

在天启七年八月以前,可以用一句话来概括:西方文明是蓝色的海洋文化,而东方文明是农耕土地的内陆文化。

农耕土地文化,往往自我封闭,把自己当作世界的中心,把自己的制度作为最好的制度,认为其他国家与民族,都是尚未开化的蛮夷。

仔细想来,保守的农耕土地文化,也并不是汉人固有的文化传统,并不是与生俱来的东西。

汉人传统文化的基础儒家文化,产生于春秋战国时期,到汉代成为官方正统的主流意识形态。

奉行“内王外圣”为经典,主张“以德服人”,最喜欢的就是内斗,从来没有想过去大肆扩张自己的国土。

因此,一直到朱由校穿越重生之时,汉人帝国还是那么保守,那么固步自封。

汉唐两代的强盛,正来自于相对的开放。

当时的条件下,主要是陆地的开放,但为汉人帝国,吸收了诸多世界文明的精髓。

宋元两代,除了陆地上的文化交流外,又有了海上交流的内容。

尽管那时海洋文明的巨大福利,还没有形成一种模式,更多是汉人帝国农耕土地文明的向外传播。

其中最大变化的关键时期,还是在于明初的海禁政策,放大了传统文化的巨大缺陷,保守、狂妄成为主旋律。

在天启七年八月前,偌大一个大明帝国,无缘于分享海洋文明的巨大利益,几乎成为与世隔绝之地。

其最主要原因,就是在于那些世家大族、豪商巨们,已经意识到了海洋对外贸易的巨大利益,忽悠皇帝禁海所致。

在这种背景下,暴富起来的是那些世家大族、豪商巨富。

大明帝国的中后期,无数的世家大族、豪商巨富,因为巨大的海贸利益,一个个的家产不停地翻倍,富得流油。

但是大明帝国本身,则是放弃了原有的海上领先地位,根本不可能扶植或支持军队去扩张,也不可能利用海上贸易来强国富民。

这么久以来,大明帝国错过了最佳的大扩张机会,也就是无可厚非。
本章已完成!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