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

第四百零六章 神木城(2/3)

军自然不敢出城浪战,只一边四处求援,一边加固防卫,想固守待援。

离皇甫川十里的灰沟营堡和唐家会堡闻讯后,也连忙紧逼城门加固防卫,这两座军堡加起来兵力不足八百,自保都难,更别说支援别人了。

皇甫川只是一条季节性小河,河水只半人深,关帝军的船筏仅靠竹篙撑船就能驶得飞快。

正午刚过,运送火炮的船筏就抵达了皇甫川堡。

火炮刚到,虎大威便立即发起了进攻。

到他手中的火炮共四十门,其中天威将军炮四门,红衣将军炮十二门,大佛郎机十门,除了这二十六门射程达一里外的大炮之外,还有十四门小佛郎机炮。

这一带的明军军堡大多由黄土所筑,也就皇甫川堡在外墙包了砖,但砖墙年久失修,且城墙高度不足两丈,并不难攻打。

有了数十门大炮更是轻而易举。

虎大威指挥二十六门大炮对准大门轰了半个时辰,皇甫川堡的大门便塌了。

紧接着,大炮对准了大门上方的城楼,几轮轰击便将木建的城楼轰烂,然后转为压制城头守军。

担任主攻的关帝军也开始推着盾车前进,冒着守军的弓箭和各种火炮,径直抵达城外百米处,开始用火枪压制城头。

待明军撤离城头,冲车和云梯开始登场,一边冲撞堆积在大门后面的砖墙,一边利用云梯登上城头。

晌午刚过,明军在伤亡不过百的情况下就投降了。

陕西边军被拖欠甚至克扣军饷的情况非常严重,流寇造反的大旗就是从这片地区掀起的。

王嘉胤、张秉忠、李洪基以及其他很多流寇头子都曾是陕西边军,各路流寇的老营也基本都是边军组成的。

可以说,这里的边军的朝廷的忠诚度非常低,皇甫川堡的明军能抵抗小半日,已经出乎虎大威的意料了。

修整了一个时辰,虎大威只留五百士兵驻守皇甫川堡,自己则趁着黄昏率军朝灰沟营堡进发,随行的还有皇甫川堡投降的数百明军。

灰沟营、唐家会这两座军堡与秦川的领地隔河相望,相距不过一道河面,秦川领地内的事,大多都传到了对岸。

包括偏头关、老营堡、老牛湾堡那些归降秦川的明军的现状,也多多少少传到了对岸。

灰沟营和唐家会两座军堡的守军,都知道归降秦川的人都过上了好日子。

据说,秦川从不克扣军饷,还给他手下的兵一日吃三顿,隔天还能吃上一顿肉,每天吃饱喝足身强力壮打仗有力气,饷银还多,残了死了都有钱发,不想当兵了还给发钱回家买田娶媳妇。

这种将领,谁不愿意卖命?

灰沟营和唐家会的明军,也愿意给他卖命。

所以,当虎大威率军抵达灰沟营的时候,堡内守军便立即出城纳降。

一个时辰后,唐家会堡的明军也主动来到灰沟营纳降。

……

神木位于榆林东北部两百里处,乃延绥镇北部最重要的隘口,军事地位与榆林城同等重要。

其实,神木并非只是一座军堡,而是是一座实打实的城池。

元朝初年,元廷置云州于神木,至元六年废州为县,明朝洪武六年又废县为堡,洪武十四年复置神木县至今。

不论是州,还是堡,都改变不了神木的军事重镇地位。

鄂尔多斯境内有一条窟野河,南北走向,由伊克召流至陕西境内罗峪口处汇入黄河,全长五百余里。

以往,蒙古人便沿着这条河饮马南下,越过长城劫掠延绥一带。

神木城便建在这条窟野河河畔,西临二郎山,东靠九龙山,两山夹一河,南北屏三地。

这里也是大名鼎鼎的杨家将的故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