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章

第七十六章 科学家(3/3)

深埋在地下,可没有什么特别有趣的看头。

他带着两人参观的,是加速轨道上,五个探测节点中的一个——超环面探测中心。

这个节点就在滨海大学内部,粒子物理研究所的地下。三人顺着电梯,下到了地下十层。

大型强子对撞机看起来非常高大上,常人一定认为很难接近。

但其实科学研究并非如此。

滨海大学的对撞机属于国际基础科研合作项目,任何科研组织和个人都可以申请参与研究,所以整个研究所是对外开放的。

科学家们并非不近人情的怪物,实际上他们很乐意在空闲的时候,向大众科普自己的研究。这是科研工作者的社会义务之一,当然,民众能否听懂他们可不在他们的考虑范围之内。

所以当孙象和俞笑月进入地下探测节点时,意外的发现人还挺多。

这个探测节点的指挥大厅相当巨大,被布置成了航天发射指挥中心的样子。明亮的冷光从天花板上射下来,许多工作人员在屏幕前忙来忙去。

有人抬起头,正好看到了徐勇志所长。

“主任,冷却系统出了点故障,张院他们的人过去检修了,可能开机要推迟一小时。”

“好的,我一会过去看看。”徐勇志教授点了点头。

俞笑月看到,大厅正前方隔着强化玻璃,有一个巨大的钢铁装备。

这个装备大约二十多米高,呈同心圆桶状,但是外层密布着各种管线和接口。一位看起来像导师的中年,对自己来参观的学生介绍道:

“这就是大型强子对撞机的超环面装置,用于探测超越标准模型的粒子现象。在运行时,里面会产生微观上的破碎时空。”

参观的学生们拿着手机各种自拍,不过因为知道是科研场所,所以没有叽叽喳喳的吵闹。

孙象左右看了看,皱眉问道:“闲杂人等这么多,没问题么?”

他比较担心,把这么重要的机密藏在公开的地方,真的没问题?如果有研究员不小心打开了某个设备,发现了金属氢催化剂的秘密,岂不是要糟。

徐勇志教授笑笑,没有直接回答,而是反问:“孙先生,您知道全世界一共有多少科学家参与大型强子对撞机的设计制造吗?”

“我看过报道,有超过3500名科学家参与。”孙象环视了一下周围形形色·色的科研人员,有些明显是外国人,这令他分外恼火,“但我不觉得这对保密工作是个好消息。”

“是的,全世界超过了3500名科研工作者参与并设计了这套庞大的设备。”徐教授肯定了孙象的答案,“这是一台人类有史以来最复杂的机器,所以不得不协同这么多科学家共同完成。

但是这带来了一个好处,就是每一个人,都只了解自己领域内的东西,没有人了解整台设备的全貌。

只有总设计师俞正教授了解它的完整模样,当然,现在是我。”
本章已完成!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