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

第三百章 深化改革(2/3)

,无论是国内建设,还是军力扩充,抑或是恤民措施,都能够放手去干。

郑芝龙和吴铮用心听着,都知道皇帝爱财,可却不明白皇帝的宏图大业。

说了半晌,皇帝才命人搬来绣墩,给了二人了不得的礼遇。按他们二人的官职,哪会想到能在皇帝跟前捞个座儿?

“谢万岁恩典。”二人施礼之后,才恭谨而小心地坐下。

皇帝命宫人把相关文件递给二人,说道:“这是朕草拟,又经过众臣商议。你们拿回去,到海关总署和同僚们再细细商议研究,修改完善后呈给朕看,才算最终确定。”

其实,这样的工作并不需要皇帝耳提面命。但皇帝已经知道了什么叫皇恩浩荡,亲自召见更能让臣子死心蹋地的尽忠报效。

“万岁。”郑芝龙拱手道:“微臣觉得东番、湄公两地也应建市舶司,从地理位置看,两地发展潜力甚大。”

皇帝微笑颌首,表示赞赏,说道:“都在文件中,虽是孤悬海外,却也是大明疆土,朝廷不会落下。”

吴铮是个稳重的,没看到文件,不了解细致,便不轻易发言,禀持的是“万言万当,不如一默”。

郑芝龙还是读书少了,也热衷功名,倒是显得急切了些。

不过,皇帝倒是不以为意,更以收服了历史上的海上巨孽而暗自得意。

又随便说了几句,皇帝便命宫人宣读圣旨,并把新官服当场赐下。仪式感要有,当面赏赐效果更佳,这也是皇帝学到的驭下之道。

郑芝龙、吴铮感恩戴德地告退而去,几年来的升迁让他们认清一个道理,忠心侍君、实心任事、奉公守法能保无虞。

今年秋后,可是又砍了一批贪官的脑袋。虽然比照去年前年要少很多,但震慑作用依旧。

何苦来哉?!贪来的钱财田地宅院,全都没了;自己人头不保,家眷亲属也被流放千里。

而守法官员不仅能升迁,还领着增加的俸禄,享受着车驾、高温、取暖等补贴,生活无忧。

但钱财动人心,总会有人利令智昏,以侥幸之心行贪渎之事。

你不仁,我不义。现在的皇帝,对于杀人,完全没有什么心理负担。更憋着一股劲儿,还就不信治不了贪官污吏了。

郑芝龙、吴铮二人离去,皇帝轻抚额头,范小慧立刻上前,用纤纤玉手给皇爷按摩。

皇帝闭上眼睛享受着,想起一事,又开口吩咐道:“王伴,皇家温室送来的新鲜蔬菜,给孙师等重臣都送去些。”

“奴婢遵旨。”王体乾躬身应喏,转身而去。

其实,反季节蔬菜在中国的种植,可以追溯到秦朝。唐宋以后,反季节蔬菜已被人们普通接受,而且“以非时之物为珍”,反季节蔬菜被当成山珍美味!

在古代,早期更多是利用天然热源来生产反季节果蔬,唐朝为宫廷种植反季节果蔬的“内园”,便通过引进温泉热水,创造适合蔬菜生长的温度。

到了明朝,便基本上使用火室或火炕来生产反季节蔬菜。

所谓“火室”就是现代大家说的温室大棚,在室里筑炕烧火,增加菜棚温度。

明谢肇淛《五杂俎·物部三》记载:“京师隆冬有黄芽菜、韭黄,盖富室地窖火炕中所成”。

当时京城有钱人家都会建地窖火炕,隆冬时节,不仅黄芽菜、韭黄不绝,“其它花果,无时无之”,还有牡丹花、黄瓜等。

采取这种方法种植的反季节蔬菜,可想而知需要多大的成本,也只有权贵富豪能够享受。

而皇帝亲自设计,并使用玻璃制造的温室,跨度大,有集热蓄热墙,能有效地利用阳光,很接近后世那种日光温室。

虽然大冷时也得烧火升温,但成本却要降低了很多。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