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

第138章 硝烟 2(2/3)

近一半,代价太高,还没达到理想效果。

但骑兵的突击,也稳住了奥军防防线,斯格诺夫趁机调整部署,利用奥军局部优势打起攻击普军骑兵。

迟迟打不开局面,普军骑兵的伤亡也增大,奥军收缩的战线,使得火力相当密集,就像是一个巨大堡垒,而骑兵一旦机动性降低,就成了活靶子。

斐迪南随即下令骑兵撤退,而中央战线继续前压,保持对奥军战线的压力,自此,双方再次回归战前的相持态势。

这场战斗从中午一直打到暮色降临才相互撤出战场,奥军损失五千多人,火炮十门,大都是被打烂轮子,无法拖走而丢弃。

而普军有一千多人死伤,火炮基本没损失,但弹药消耗严重,主要是出动的兵力多,加上后勤保障本来就捉襟见肘,急需补充。

首次交战,充分暴露双方各自的弱点,奥军单兵作战能力差,而普军后勤保障不足,所以接下来双方的策略将围绕对方弱点来制定作战计划。

奥普两国的首次交锋,以双方撤退收场,虽然普军获得小胜,但优势不明显。而奥军虽然损失相对较大,可是胜在于后勤保障充足,一旦战事相持不下,拖入持久战,这一优势会改变战场的态势。

奥普双方都撤回自己的大本营,养精蓄锐,迎接下一场大战的到来。

而远在法国的拿破仑,却遭遇严重危机,奥军的十五万军队跨过瑞士抵达法国东部边境,这是拿破仑最郁闷的事情。

瑞士在11世纪受神圣罗马帝国统治,到13世纪末,才得以脱离奥地利,可名义上还是哈布斯堡家族属地。

但在反法同盟战争时期,瑞士却是阻挡奥地利进攻法国的一道屏障,可这次忽然成为帮凶,也让拿破仑有些措手不及。

瑞士态度的转变,却能反应出一个问题,那就是小国不得不扮演墙头草的角色,可谓此一时彼一时。

以前法国强大,瑞士自然不敢得罪,所以宁愿得罪奥地利。但现在,整个法国被肢解得支离破碎,瑞士自然又不敢得罪奥地利,而选择充当帮凶角色。

突如其来的两线压力,拿破仑也只能选择防御,这给西班牙腾出手来,查理正在忧心法国西部能否抵挡住拿破仑,没想到对方却选择防守。

但拿破仑是优秀军事战略家,虽然选择防守,可也在暗中寻找反击的机会,现在只是在寻找比较弱势的一方作为突破口。

而长途跋涉的奥军就成拿破仑反击的对象,这次奥地利虽然两线作战,可在进攻法国上却不太积极,从兵力和装备上要远远比不上进攻普鲁士的军队。

而最令人费解的是,既然已经抵达法国东部边境,却始终按兵不动,只是做做样子而已,很多风流成性的奥军士兵甚至在当地吃喝玩乐起来。

等到查理知道奥地利脑残的举动后,知道自己又犯了德意志第二帝国的错误,那就是选择猪一样的队友。

可胜在没有,只能无奈让国内继续敦促奥地利出战,可效果如何现在尚不可知,所以还得靠自己了。

西班牙为应对拿破仑,总投入三十万大军,这次查理要检验西班牙军队的战力如何,所以让盟国军队参与进来,比如撒丁王国、法国马赛政府军也想出兵,战后可以分一杯羹,但被查理拒绝。

西班牙大兵这次必须证明自己并不是欧洲软蛋,由国王亲自率领督战,他们也想表现自己一把,不然没法向国王交代。

这次查理在对拿破仑作战中,再次启动卡纳斯上将为前线总司令,这位西班牙将军,很少有就会参加这么大规模的战争,早就摩手擦掌,准备大干一番。

当西班牙红黑相间的士兵源源不断开拔到法国西部前线,欧洲所有目光又聚焦接下来的战争,是西班牙终结拿破仑,还是拿破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