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

第一百四十章、经不起考验的外交关系(2/3)


加上英法各自的农业计划,增加了殖民地粮食产量,减少了粮食进口。

最终的结果就是,俄国人粮食出口减少了,国际粮食交易市场的价格不升反降。

如果说粮食价格下跌,还可以接收。那么纺织品、钢铁等多种商品价格也跟着下跌,这就让弗朗茨看不懂了。

这可是战争年代,英法两个大国的鏖战,战略物资的价格怎么可能下跌呢?

拿着手中的文件,弗朗茨难以置信的问:“你们确定这份物价清单没有拿错?”

经济大臣莱因哈特:“陛下,我们已经进行过多次确定了,上面统计的确实是一季度的平均物价。

不光是国内的物价没有上涨,实际上全欧洲都一样。除了去年战争初期物价上涨一波外,一季度的物价是市场恢复了理性。

英俄战争对欧洲经济的影响,并没有我们事先预想中那么大。尤其是对物资的需求量,远比我们计划中少得多。

英国人暂且不论,他们可以依靠国内生产。俄国人的进口量不足,经济部分析主要有两方面原因:

其一、沙皇政府提前进行了战争准备,很多物资都是战前购买的,我们去年的出口贸易清单可以证明这一点;

其二、阿富汗战场上的物资消耗量,远比我们预料中的要小。

我咨询过参谋部,俄军物资消耗量减少,一方面是受限于阿富汗的地形,不利于重武器展开;另一方面是英军太无能,没有爆发势均力敌的大战。”

这个答案,令弗朗茨无话可说。战争强度不够,物资消耗量自然不高。

本来消耗量最高的粮食,但是俄国人不缺,根本就不需要进口。英国人又可以从印度筹措,犯不着从欧洲运过去。

收到英俄战争爆发的消息后,全欧洲的资本家都放开了手脚扩充产能,企图大赚上一笔。

怎奈产能上去了,两大交战国进口的战略物资却赶不上预期,这就悲剧了。

自由贸易时代,无论是商品,一旦市场上供大于求,价格下滑就成为了必然。

要不是英俄战争还在继续,市场的信心没有崩,情况还会更加严重。

叹了一口气后,弗朗茨无奈的说道:“算算时间,新一轮的经济危机,又快要来了。

资本家们都幻想着英俄战争是比普俄战争场面更加宏大,一个个都奔着发战争财去的。

现在的情况非常明显,英俄战争再怎么扩大,也不可能出现几百万大军混战的情况。

如果现在的局面得不到改变,恐怕这次英俄战争,就是欧洲各国产能过剩的导火索。”

每一次产能过剩,都是资本家对市场预期的失误。如果是聪明人的话,现在还有机会割肉止损。要是持续到英俄战争结束,那就真的要完犊子了。

知道归知道,弗朗茨却没有干涉的意思。这是出力不讨好的事情,除了拉仇恨、背黑锅外不会有任何收益。

外交大臣韦森贝格:“产能过剩只是小问题,无非是一次产业洗牌,咬咬牙也就过去了。

麻烦的是最近这段时间,英法俄三国都是小动作不断。尤其是英国人,不断的在我们和法国人直接制造摩擦。

一次两次也就罢了,要是次数多了,我们同法国人的关系,可经不起这种考验。

尤其是前不久,英国政府还非常隐晦的表示,只要我们放弃对俄国人的支持,他们就支持我们统一德意志地区。

如果不出意外的话,英国人给法国人也有类似的许诺,甚至有可能许诺的更多。”

不要说法奥关系了,任何两个国家之间的关系,也经不起长时间的折腾。

明知道这是英国人的阴谋,但这些矛盾是法奥两国本身就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