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章

第五十六章、穷人战争(3/3)

头。

本来以为可以很轻松的赢得这次战争,结果开战一个多月不但没有把战火烧到普鲁士王国,反而被逼的要退出波兰了。

陆军大臣尼古拉斯-凯奇硬着头皮解释道:“陛下,波兰地区尽是一帮反贼,我们在和敌人作战的时候,不得不分出大量的兵力运送战略物资。

费兹罗伊将军选择收缩战线,就是因为华沙地区不适合作为战场,为了避免给敌人提供机会,才决定把战场放在东普鲁士的。”

现在华沙地区游击队遍地都是,在这里作战俄国人享受不到本土作战的优势,反而陷入人民战争的汪洋大海中。

从军事上来说,暂时放弃华沙地区,直接把战略重心放在东普鲁士没有问题。

和波兰起义军相比,普鲁士王国才是心腹大患。只要击败了普鲁士人,波兰起义军根本就存在不了多久。

况且,波兰独立运动是多个革命组织联手发起的,在危机面前他们可以精诚合作,一旦俄国人威胁减弱,他们就会陷入内斗中。

起义爆发过后,为了吸引更多的民众加入,波兰临时政府可是承诺免费发放土地、实施劳工保护法等条件的。

这些条款严重损害了资本家和贵族的利益,并没有获得他们的认可,从一开始起义军就分化了。

口头上许诺也就罢了,如果想要兑现这些条件,起义军势必要发生内斗。无论是哪一派获得胜利,起义军的力量都会大幅度削弱。

无产阶级派失败,这些条件无法兑现,起义军军心士气立即就会涣散;贵族、资本家们失败了,沙皇政府就有带路党了。

这种军事上正确的选择,政治上却是败笔。国内的保守派贵族不断上窜下跳,给亚历山大二世添麻烦,把战场上的失利归结为改革上。

亚历山大二世不是一味追求政治胜利的傻子,他非常的清楚一时的得失不算什么,最终的战争结果才是关键。

“哼!告诉费兹罗伊将军,我不管他付出什么样的代价,都必须要尽快把战火烧到普鲁士王国境内。

如果大部队无法突破敌人的防线,就派小股部队进去捣乱,尽可能的削弱敌人战争潜力。

普鲁士人获得了英法支持,想要把战争拖延下去,我们不能给他们这个机会。”

穷人的战争,只能速战速决。只要战争拖延下去,对沙皇政府来说就是失败。

因为这场战争,亚历山大二世不得不暂停下一步的改革计划,竭尽全力为这场战争筹集资金。

俄军前期的失利,很大程度上也是缺钱造成的。在华沙地区和敌人作战,在运输途中物资损失太大,超过了沙皇政府的承受能力。

费兹罗伊顶着压力放弃华沙地区,就是因为后勤补给问题。政府缺钱,准备的战略物资有限,一旦在运输途中损失了,下一批就很难及时到位。

在政府各部门的暗示下,费兹罗伊不得不做出这个决定。这些事情亚历山大二世是一清二楚的,只是知道归知道,他却不能够阻止。

现在沙皇政府筹集到的资金,还不足近东战争前筹集到的一半,要让战争持续下去非常的困难。
本章已完成!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