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章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

第611章 事不宜迟(1/2)

“良子,如果真建成这样,我敢打赌,整个禾县也找不出一家这样建的,到时候只要知道的人,他们盖房肯定都会学我们。”王发根高兴的说道。

那当然了,上辈子后世不论是商品房还是农村的自建房,基本上都是这样盖的,这可是几十年发展下来积累的成功经验。

“儿子,如果这样盖的话,这建房成本低不了,要预设管道和建蹲坑的话,就不太可能用预制板!”王秀兰说道。

现在城里单位上盖宿舍或是家属楼,大部分的设计都是每个楼层共用一条长长的走廊兼阳台,共用厨房或者是直接把阳台当成了厨房用。至于厕所,基本上都是公共厕所,而且每个楼层都有,基本上都建在一楼。

每到早上,厕所外面就排起了长队,遇到拉肚子的时候那就遭罪了,有时候排队的时间太长了,有人甚至忍不住拉在裤子上。而且为了降低成本,现在很少有直接浇筑钢筋混泥土的,大部分楼层都是用的预制板。

用预制板的好处就是成本低,可以提前去预制板厂买做好的预制板,盖好一层就直接铺上预制板。但这种预制板房的坏处也很大,首先就是建筑质量不高,不抗震,建个二三十年就得推倒重建。另外一个弊端就是不隔音,楼上邻居走路的声音能听个一清二楚,遇到那种睡觉轻的人,晚上如果楼上的邻居回家晚的话,就经常会被吵醒了。

李良上辈子中专毕业后,分配在乡镇教书,住的是一层的平房;后来提干到了乡政府工作,住的就是这种筒子楼。每次晨晨从城里过来小住两天的话,两口子办事都得小心翼翼,生怕吵到楼下的邻居。

“妈,所以我才说要小舅去买钢筋水泥呀,用钢筋水泥浇筑的房子,质量也会更扎实的。你们看前几年的汤山大地震,为什么会死伤那么大,和大量的房屋建筑质量不高有很大关系。”

虽说禾县在赣省中西部,不在地震带上,历史上也没有发生过大地震的记录,但谁不希望自家的房子质量建好点呢。

“良子,就按你说的建,多花点钱无所谓的。”王发根说道,“只是钢筋、水泥的事情还得你帮小舅来弄。”

“要不这样吧,小舅,事不宜迟,明天你抽出一天时间来,咱们明天一起去找宋良仁。”李良说道。

“好!”

刘菊英也没有意见,店里的生意再好也比不上盖房子重要。自己一个人也可以开门做生意,只是效率会打折扣而已。

“发根,明天妈帮菊英出摊!”李良的外婆也在一旁说道。

大家商量好了事情,王发根两口子就回去了。李良的外婆也要跟着儿子一起回儿子那边住,被李良的妈妈拦住了。今晚李双柱被王秀兰赶到儿子李良的房间,父子两间凑合住一间。外婆和王秀兰住一床。

李良去厨房打好了热水,父子两人洗好脸,又泡了泡脚,一起上床睡觉。说起来,自从李良三四岁起,李双柱在厨房边给李良搭了这间小屋后,父子两人就很少在一起睡觉了。

李双柱和李良父子二人各睡一头,李良的床有点小,两人紧挨着。

“儿子,还记得你小时候和爸妈一起睡,冬天天气冷,你和你妈妈都把脚架到爸爸身上取暖吗?”关了灯钻进被子,李双柱突然感慨的说道,“那时候的你才那么一点点,现在你和你姐姐都长大了。”

这怎么会忘,小时候自己和爸妈睡一床的时候,爸爸身上热,他经常是把自己冰凉的脚丫子搭在爸爸的身上取暖,这样温馨的画面,现在都留在记忆里了。

记得上辈子父母老了,爸爸也再不是记忆中的爸爸了。年轻时候的他像个小火炉,冬天穿个单衣睡觉身上都是暖烘烘的。而等到自己重生前,日渐老去的爸爸,一到冬天就围着取暖器,身上穿着厚厚的棉衣还是会感觉冷。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