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章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

第九七七章 奴役和盗窃公器是如何出现的(1/2)

也正是他的急功近利,也正是他的偶尔把在虞初文明之外的那些恶习,那些颐指气使的习惯带了进来,也开始慢慢的影响虞初村原有的道德风尚。

伴随着奴役而生的,未必仅仅是鞭笞和砍头,更不一定是刑罚和纳税,那是外在的表象,而很可能起初仅仅是语言,是习惯,是所谓的引逗主人的愉悦的阿谀奉承,是奴隶之人看主子和皇帝显得是那么的高大英俊,威武不凡,当然,那是因为他们跪着。

虞初村中人最为自豪的,乃是他们的丰足和平等,他们之中,既没有穷的吃不起饭,住不起屋,读不起书的人家,当然也不会有多于满足吃穿住用的财富土地。

所以他们之间极为难以产生奴役的念头和想法,毕竟一个村中人,低头不见抬头见,平素见惯了的,谁能一下子变成蛮横霸道,以威力服人,而不以道理服人的狂慢之徒呢?

他们不至于有为村中人包括虞老奴役的想法,甚至他们以为自己没有了奴役的感觉。

对于外界的奴役,他们从未想过,他们就像是生活在真空管中的人,干净,单纯,苍白,虽然亦有勇武自卫的手段,可是却从未沾染虞初文明之外的风雨霜刀与阴谋诡诈。

如果说他们代表的乃是人类的婴儿和童年之期的童真,那么他们即将面对的乃是人类的中年,冷漠,自私,残酷,麻木,失去了 对于真诚,善良的感知。

我们的经历和道德告诉我们,从内心我们是渴望童真和良善能够抵挡住自私冷漠和残酷麻木,我们宁愿用天真腼腆去与阴险狡诈作战,就算是明知不敌,也要鸣鼓而攻。

可是,当人们都习惯于谎言和诡计,当他们发现带着面具说谎话可以获得更多的实利,当他们知道直如弦,死道边,曲如钩,反封侯,他们就再也不把廉耻和人格当成人性完善的终极。

他们更不会相信赤子之心的腼腆天真能带来的愉悦欢快,他们为了一时的得失,失去了人性中至为宝贵的可爱。

只是奴役来的还是比他们想象的更快,他们似乎还没有感受到春天的温和雨化,就开始了夏日的酷烈灼烤。

他们自己已经尊奉出来一个虞老,这个虞老已经成了公平的化身,他的一言一行都足以关系村中的平衡和变化,他的话语已经具有不可撼动和更改的效力,他不是皇帝,却已经金口玉言,一言九鼎,没有人怀疑,他的深入简出,他近二十年来已经极少在村中露面,几乎整日都在他巨大的宅院中修养,年轻一辈儿人,已经很少有见过他真面目的人了。

他的出行,往往跟随着他数十个儿孙,他一走一过,虞初村中似乎都形成了街谈巷议的大新闻,在这个仅有数千人的村庄里,自然也会出现一些喜闻乐见的事儿,民众岂能不三五成群的聚集谈论呢?

而虞老已经急不可耐的要为他们选择一个外来的年轻人担当虞初村的最高民事事务官,他相信自己的判断,他固执的以为,这个选择将比以往他做的任何一次决定都更加准确,这关系到虞初文明的未来命运。

与以往的推举不同,这个少年乃是被虞老指定的。

因为他以为,村中除了这个少年的坚毅卓绝,眼光开阔以外,不足以有人担当即将与外面世界交通往来的责任。

虞初村民也有不明白者,他们搞不懂,自成一系,与外面世界断却来往数千年的虞初文明,一向只注重村内事务的虞初村,何以忽然间无与伦比的重视与外面文明的对接和交际?

诸葛青阳开始代表虞初村与外界交往沟通,当然外界依然对于这个文明不闻不问,因为他们根本想不到一个躲在大山之中数千年的文明可以存在。

诸葛青阳用虞初村的特产,换回了精美的瓷器,金器,丝绸,玉器,虞初村人大开眼界,他们想不到外界的文明居然也能够制作如此精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