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章

第一百四十二章 山贼出现的原因(2/2)

的麦子眼看着就要成熟了,农户早已备好仓库准备装粮食。

眼下的时节正是无事可做的时候,三三两两的在树下乘凉。

邓龙来到一伙老农跟前,笑道:“今年是个好年节,看看地里的麦子,都是喜庆的不得了啊!”

其中一个年龄最大的老农撇了邓龙一眼,愣是没认出来邓龙是谁,咂吧了下嘴,训斥道:“好好的后生不好好种地,跑去做什么山大王,老汉不想和你说话!”

说完,慢慢站起身来,佝偻着腰,向着自己的田地走去。

剩下的三个老农仗着自己六十多岁的年纪,愣是教训了邓龙半个小时,直到邓龙给他们抬来茶水,才停下训斥声。

邓龙没有半点生气,在哪个熟悉的年代,也有这样一帮老农常常骂自己,现在重温一遍,也不错!

等着老农缓过起来,还想继续过过嘴瘾,邓龙连忙问道:“今年年景不错,为何大家还是一副愁苦的模样,这里面还有别的原因?”

年纪相对稍小的老汉叹息道:“就是年景再好有个屁用,交过夏秋两季赋税后,大家只能勉强填饱肚子。要是年景不好,俺们这些老家伙只能早死早投胎了!”

邓龙跟着老汉一叹道:“也不知道朝廷收了这么多的赋税,为何就不派几个好一点官员治理地方啊!”

老汉左右一看,低声恶狠狠的说道:“都是那几个奸臣干的坏事,蒙逼圣上,败坏朝纲,要是落在老汉手里,一定把他们抽筋扒骨,叫他们不得好死!”

果然如此啊!

邓龙心里也不是滋味,那个逛窑子的皇帝,根本就不是什么好鸟,但是这帮勤奋的百姓还是无条件的支持他。

只是这样安然的日子,他们再也过不了几年了。等金兵南下,生灵涂炭,这天下那里还有安稳的地方。

邓龙没在说这方面的事情,而是请教农业方面的事情。

老农种了一辈子地,各种道道门清,这一说起来根本停不下来。

旁边的两个老汉也忍不住,加入到讨论的队伍里。

李逵和扈三娘在一边大眼瞪小眼,看谁也不服气,只是见到邓龙身边的人越聚越多,连忙跑到跟前,隐隐护着邓龙。

这些老农都是经验丰富之辈,没一会邓龙便搞清楚现在粮食的大致情况。

上等的水田,在好年节,一亩地能产四百五十斤粮食。交了地租后,大概只剩下二百斤粮食。

中等水田,产量不太稳定,忽好忽坏,好的年景产四百斤粮食,不好的年景,有二百斤的产量,大家都能躺着笑醒了。

这是给地主种田的情况。

自己有田的,虽然不交地租,但是朝廷的赋税丝毫不比地租少,这样一来,有田的会把土地卖给秀才公,自己再去租田种。

因为秀才拥有的田地,不用交赋税,这就是造成土地兼并的最大原因。

不管是有田的,还是没田的,都得给朝廷交人头税,交的起的就交,交不起的就跑到山野之中,做起流民来。

流民只要肚子吃不饱了,马上聚集几百人马,打家劫舍,落草为寇。

这就是北宋末年山贼成风的诱因。

加上当今的天子不理朝政,官员大多贪污成性,北宋末年的天下,可是乱的紧啊!

s:要是突然断更几天,兄弟们会不会拿推荐票和书评砸死俺?说个笑话,大家勿信!(。)8
本章已完成!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