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

第【104】章 夜谈(3/6)

里山高路远,再想回来探望亲人只怕都是难上加难,而那方公子是何品性咱们更是一无所知……可秦公子却是看得到的,连祖母都对他多有夸赞,若不是因为从前的龃龉,相信祖母也是中意他的,他们家的状况也不复杂,我见过他的两个妹妹,也都是好相处的,虽然秦夫人性子直了些不会说好听的话,但这样的婆婆至少不会故意刁难媳妇,有什么都写在脸上,不像那些心里藏着弯弯绕子,面上却对你笑得甜,背地里却不知道怎么说道你……”

杜延云絮絮叨叨地说了一通,王氏却不得不点头,女儿这是分析到点子上了,与其说她是看中了秦致远,不如说她是看透了将来嫁到秦家时自己会遇到的种种利弊,以及婆媳、姑嫂之间的相处,就是因为小心分析过,才觉得自己能够应对,才会隐隐倾向于选择秦家reads;。

王氏深深地看了杜延云一眼,刚才胸中那一片激起的惊涛骇浪已经缓缓平复,她不禁低头沉思起来。

杜延云的分析有道理,也在各方面考虑得很全面,似乎这门亲事没有不答应的理由。

虽然秦家官职算不得高,但若是秦致远踏实肯干,努力上进,他还年轻,未来的确是不可限量。

再说处在高位也不一定就是好的。

杜家眼下不上不下也就是因为这般,若不是还有杜老太爷在上前撑着,眼下的杜家只怕已是一片散沙了。

“照你这样说,若是在秦家与方家两家人之间做个选择,你会选秦家?”

王氏还是问了那么一通,不听到杜延云轻口应承,她总有些不甘,凭什么她好好的一个女儿就要给了秦家人,她有多心疼与不舍,未来还没个定数了,她又怎么会知道秦致远会像他自己所说的一般?

不过杜延云真嫁到秦家也不是没有好处的,至少他们会生活在西安府,想着今后杜老太爷致仕后也会带着一家人来这养老,自己怎么着也会与女儿近上一分,若是在婆家受了闲气或是被欺负了,总也找得到哭诉的地方。

杜延云微微犹豫,却还是坚定地点了点头,“若是眼下这种情况,我会选择秦家,”说罢又小心翼翼地看了王氏一眼,“但若是母亲觉得方家更好,女儿也愿意随母亲往川渝走上一遭。”

王氏挖空了心思为她找的那户人家,杜延云不可能全盘否定,方家或许有方家的好,秦家却有秦家的妙,她不想一意孤行让王氏伤心,所以才话说两头。

“罢了罢了,”王氏叹了一声,有些疲惫地揉了揉眉心,“这事容我再好好想想。”

杜延云点了点头,便又低声不说话了。

母女俩沉默了一会儿,又听得屋外电闪雷鸣,沉闷潮湿的空气从半掩的窗棂蹿了进来,雨却是迟迟没有落下。

屋内的气氛有些压抑,杜延云有心回转,便说起了杜延昭的事,“大哥眼下虽然是在族学里呆着,却也帮着族学里的夫子带带学生,日子倒是过得清闲,只是这样下去不知道何时才能再考?”

说到大儿子杜延昭,王氏心里虽然有谱,但日子熬久了她也发愁,只叹道:“眼下朝堂风云瞬夕万变没个定数,你祖父与你父亲商量过,让你大哥再等等,不然若是棋差一步便后悔莫及了。”

“祖父深谋远虑,他说的定是有道理的。”

杜延云点了点头,又道:“可大哥年纪也不小了,您与姨母那边说过这事没,表姐她可是等了好些年了。”

杜延昭的婚事其实早已经定下,是王氏姐姐的女儿吴清娘,比杜延昭小四岁,眼下也有十七了,只是比杜延云大了月份,吴家的老太爷如今是江南布政使,与杜老太爷当年也是同窗,这门亲事已经说定了好多年,本是想等到杜延昭考取功名之后再行操办,可眼下……

“是啊,转眼间清娘都十七了。”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