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

第九十一章 软银(2/3)

周硕从孙正义手里双手接过茶杯,笑道:“孙总对软件发展的关注度很高啊,连我这样的小买卖也能注意到。”

孙正义摆了摆手,感叹道:“也许软件的成交额不高,不过我觉得er软件对企业的管理模式是个很重要的改革方向。对企业管理软件来说,er系统有很重要的意义。”

俩人就着er的话题扯了两句,周硕话锋一转,说道:“er软件的实现离不开互联网的支持,实际上我认为互联网的发展将会非常深刻的改变整个世界的运行方式。不仅是企业管理,在软件行业,互联网能够彻底改变以往的生产方式。”

孙正义慎重的点头道:“你是想说,关于邮件里描述的软件外包模式吗?”

“我相信孙总裁对这种模式应该是能够理解的。”周硕胸有成竹的说道。

实际上纵观孙正义真正发家的历史就能发现,他对互联网经济的脉搏是把握的非常准确的。1994年软银在日本上市的时候,只筹集到一亿四千万美元。然后他以这笔钱相继投资雅虎、与思科合作、收购zi公司,以及进军电信产业等,到1999年软银在美国上市之后的一年时间里,股价足足翻了90倍!他的成功,正是伴随着互联网产业发展实现的。

试问这样的一个人,怎么会对互联网发展带来的产业转移嗅觉不灵敏呢?

孙正义呵呵笑道:“我还是想听听周桑在这方面的见解。”

周硕挠了挠头,无奈的笑道:“好吧,那我就说说自己的看法。互联网的发展对软件产业产生的深远影响,实际上我认为印度在这方面做得就很好。他们与欧美的软件行业结合的比较紧密,90年的时候他们的外包出口额还只有1.9亿美元,但是现在他们的整个软件产业增了十倍不止。但是他们的经营思路更偏向于西方,和日本的市场情况未免格格不入。”

他喝了口茶水,润了润喉咙接着说道:“但是中国自去年接入国际互联网之后,参与到国际软件产业竞争的条件已经具备。日本目前经济繁荣,可是相应的人力成本上涨的非常厉害。一个数据录入人员,每月收入都在三千美元以上;一个对技术有些了解的软件测试人员,月收入就要四到五千美元,而优秀的软件开发人员的收入就更高了。高昂的人力成本正在拖累日本的竞争优势,实际上这些工作如果外包给我们来完成的话,人力成本可以控制在十分之一以下。”

正所谓有百分之三百的利润,资本家就敢于践踏一切人间法律,更何况是能降低十分之九的成本?以资本的天性来说,这已经是非常诱人的了。

啪啪啪,孙正义拍着手,笑道:“不错,周桑的见解确实一阵见血。日本的软件产业如果不能降低成本,将很快失去竞争力,这个说法我是认同的。但是中国的技术能力,是否能够实现日本软件公司的要求,我还持怀疑态度。”

“我们的er已经在美国得到很多客户的好评了,这还不足以体现我们的技术水平吗?”

孙正义摇头道:“一家公司的能力和一个行业的普遍能力是不同的,周桑的新科计算机公司确实是家很了不起的企业,但是这并不能证明整个中国软件行业都有这样的水平。除了软件本身以外,软件外包还有很多要求。比如完善的开发档,受委托方的商业信誉要求,数据、知识产权的保护……”

周硕不由得感叹,孙正义确实是个优秀的战略家。这些问题提的可谓是刀刀见血,几乎全部切中要害。九十年代中国的第一批程序员都还在做“独行侠”,对程序源代码看的和独家秘笈一样。在工作过程中,讲究的是用最少的源代码实现最多的功能。

当然,这里有国内硬件价格居高不下,微机市场发展太慢等诸多原因。但是就结果来说,国内程序员开发程序的流程普遍不规范,没有开发档,不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