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

第四百一十六章 国企(2/3)

基不稳、以及组织内部气氛浮躁的可能而惴惴不安。如今看到周硕自身对此也有着清醒而深刻的认识,多少也算是松了口气。

“所以说,国企想要摆脱目前的困境,首先要明白合则两利分则两害的道理。”

“要想做好国企,我认为需要做到两点。一是壮大规模,鼓励国企之间的合并,通过合并提高自身的体量和规模优势,以及完善现代企业的经营功能。二是确立产权和管理权,政府不能把国企当做提款机。产权明确了之后,然后再要规范管理人员和企业的关系。国企管理人员或者官位和企业状况挂钩,或者收入和企业挂钩,只有这样才能让他们与企业同呼吸共命运……”

“周总说的这些话,我赵老头听懂了。”赵培德插进话来,打断了周硕道:“不过这些大道理毕竟只是大道理,我想请问我们精铸厂现在这个情况应该怎么办?”

周硕微微一笑,国企改革早年普遍有一卖了之的举动。后来改革方式摸索出来之后,为了避免国有资产流失,早就已经放弃了九十年代中期这种一卖了之的做法。

他胸有成竹的说道:“卖地获得一笔资金,除了用来建新厂、引进新设备之外,市里如果能够将其他经营困难的企业也合并过来,通过置换工厂地块能够拿到的资金就会更多。这些资金合在一起,就可以做一些大事——比如说引进汽车生产线。”

周硕这话吓了何夕一跳,上汽车生产线?那是谁都能上的么?一条汽车生产线起码几十亿,都能顶上绣城一年的整个产值了!

“周总这就开玩笑了吧?不说我们哪来这笔钱上生产线,就算上了技术哪来?生产牌照哪来?人才和体系怎么办?”何夕苦笑道:“咱们绣城虽然是工业城市的底子,但从来也没有造过汽车,连卡车都没有!唯一沾点边的,也就是绣城重型机械厂,能造点吊车、叉车和工程车辆。”

周硕连忙摆了摆手,说道:“何市误会了,我不是说让咱们一次到位,现在条件不具备,但也可以一步步来啊!比如精铸厂,如果更新了设备之后,我可以联系丰田公司,看看能不能给他们做一些配件。如果市里有其他的企业也有类似的生产能力,我也可以帮忙拉些红线。等咱们绣城汽车工业有了点底子之后,就可以尝试做组装业务,十年内发展一个汽车工业基地,到时候就可以引进丰田进行合资建厂了……”

周硕其实一直盘算着想要在汽车上面做出一些突破,汽车上的电子产品未来利润会越来越高,这些技术如果都便宜了丰田那就太可惜了。而且别忘了韩国热的优势产业除了电子业和造船业,汽车业也是主流支柱之一。想要扼杀韩国的发展,就要砍断它的每一条腿。韩国车在技术上不如德国车,名气上不如美国车,成本上不如日本车,凭的是造型和价格走低端路线。

这条路其实同样是中国汽车企业要走的路,自然咱们先走才能挤死他们。

“原来是个远规划……”

何夕也说不好自己心里是松了口气还是失望,虽然理智上知道不可能一口吃个胖子,但却还是不由自主的把希望寄托在周硕的身上。

毕竟他也是无数次见证了周硕,如何在电子产业上创造了奇迹。甚至一条光刻机生产线,直接引来了一号首的视察。这样的金手指,总归是会让人有所超出实际的期待吧。

“这个路子,我想到是个不错的发展方向。”何夕重新振奋起来,点头道:“绣城经济不断发展,未来城区的地价也会不断上升,工厂迁出城区是大势所趋。这样腾笼换鸟之后再强强联合,倒也未尝不是一个出路!”

周硕含笑点了点头,对何夕说的是深以为然。

未来二十年国企的改革道路早就已经证明,国企抱团做大做强,从完全竞争行业退出才是可行之路。

“但是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