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

第二百二十二章 纯如(2/3)

战里,日军入侵中国攻陷南京的日子。约翰.拉贝先生的日记,记录了他在南京目睹了日军进行大屠杀的惨况。”

周硕肃穆的说道。

这本应该是张纯如在1996年才发掘出来的珍贵史料,被周硕提前一年半时间找了出来。围绕着这本日记,不论是它记载的故事。还是发现它的故事,都让人不禁感叹人性的真挚。

拉贝是南京安全区的发起人之一,并担任安全区国际委员会主席。他是德国纳粹党南京小组代理,凭借这个身份他在南京大屠杀之中救下了无数的中国人。

《拉贝日记》是约翰.拉贝亲身经历南京大屠杀所作的记录,时间跨度从1937年9月到1938年2月。在写作日记之外。拉贝还保存了80多张现场拍摄的照片,并对这些照片作了翔实说明。被公认为是近年来发现的研究南京大屠杀事件数量最多、保存得最为完整的史料。它所记述的,都是拉贝的亲历亲见亲闻,非常具体、细致和真实,无人能否定其可信度。它是对侵华日军制造南京大屠杀的血泪控诉,是对日本帝国主义所犯罪行的有力证词。

而只有27岁的张纯如,正是这部日记的发掘者。她为了写作《被遗忘的南京大屠杀》一书,专程从美国来到南京进行考察和研究。在写作的过程中,第一次发掘出了《拉贝日记》的存在。

也正是这本书,让她的名字为世界知晓。甚至是在日本出版受挫后,不断的受到日本右翼份子恐吓和骚扰之下,她最终还是患上抑郁症选择了自杀。即使如此,这些日本人仍然不放过她。《被遗忘的南京大屠杀》一书由于特殊的社会氛围和政治压力,而从来没有在日本出版过。可笑的是竟然反而不断的有日本人出书来驳斥它,各种订正、指责、说明、甚至批判的著作几乎是前赴后继。

即使他们已经逼死了这个美丽而又善良、认真的女作家,却仍然还要用谎言和妄加猜测来侮辱她。

日本人不会说的是,她的写作动机从小就已经埋下,张纯如的祖父正是抗日将领张铁军先生。自她小的时候,父母就经常会提起那个1937年,在大洋彼岸一个叫南京的城市里发生了些什么。她的祖父是如何逃离那个人间地狱,滔滔江水竟然被鲜血染成了红色……

然而在美国、在西方,二战里打倒希特勒才是主流。在美国极少有记录中国人对日抗战的字作品,甚至在非类的严肃作品里,竟然没有一本书提及南京大屠杀这个不应被忘记的历史。

这在被自诩为自由开放的美国,是多么的令人不可思议!

张纯如虽然是一个美国出生、美国成、美国生活乃至于嫁给了美国白人的华人,却无论如何也值得中国人称她为一句“同胞”。

正如约翰.拉贝虽然是纳粹党员,却无法掩盖他伟大的人格光辉一样。这个世界总是有一些理想主义者存在,不论用如何世俗的眼光去看待他们,都不得不承认这个世界上并非人人都热衷于利益和享受。

“可是,我怎么从来没有听说过有这份史料?”张纯如这时候已经有了进行《被遗忘的南京大屠杀》一书写作的念头,并且进行了久的资料积累。这也是她在受到周硕邀请之后,能够同意前来的原因。

“《拉贝日记》从来没有被发现过,这是第一次出现在拉贝家族以外的地方。”周硕将日记合上,重新放回了箱子里,郑重的说道:“张女士,我请你来就是希望能够让这份日记重见天日。请你以南京大屠杀为题材,写一本向美国人介绍日军暴行的书。”

“如果这部日记记载的是事实的话。”张纯如谨慎的说道。

“当然,你可以去调查。”周硕诚恳的说道:“六耳软件公司将会支付你一千万美元的费用,作为你调查和写作的经费。我们不会干涉你的任何行动,只要你以客观和公正的态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