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章

第84章(2/2)

“爱卿不必惊讶,朕不过是受爱卿的农书启发,又想起幼时的一些玩弄,这才忽发奇想,也不知成与不成,还希望爱卿替朕试试。”明轩装做好奇宝宝的模样,满是希冀地等着农业专家徐光启的评判。

“啊,是,嗯——,臣定会去试试的,就怕不合圣意,试验不成。”徐光启对明轩的这番奇思妙想,彻底弄呆了。他在农业各方面有几十年的经验,曾认真地观察记录了上百各动植物的生长繁殖,农政思考详尽周全,也屡有妙想浮现,自认大明朝无出其右者,“自己可是大明朝最有学问的农民”,却被皇帝的这般怪异想法,而错愕不已。

“爱卿尽力就是了,朕的想法也不见得妥贴,还需爱卿来完善一下。”

“陛下放心,臣必不遗余力,以报圣上信任之恩。”徐光启想想皇帝对自己支持那么多,怎都要替皇帝尽心尽力地试验一回才行。

就这样,晚膳用完,二人又商谈到戌时已过,方才告一段落,徐光启告退而去,明轩收拾了感慨万端,到了宫里简单的睡了个觉,还未自醒,迷糊之中被人叫醒了换好了衣服,上朝,本打算糊弄一下走个过场,赶快去南宫看自己的亲军,也吩咐了骆养性先去那边盯着,但今天却有太多的工作了。

首先是督理钱法户部侍郎靳于中的发言:“启奏皇上,现在大钱民不愿行,必有所以不行之故,不体察其故,而惟以三尺绳之,其势可暂不可久。臣访之通衢询之众,见一行止之疑宜释也,合无明示,今以后未铸者永罢不铸,现行者永行不止,一远近之阻宜通也。民用不产于一处,行钱当散于四方,合无普行各府州县均用一多少之事宜平也,大钱以一当十原充十之用,近ri有买三五货物者,亦持大钱反令卖主按数找偿,则喧嚣滋起矣,合无谕示、、、、、”这一番话完,明轩开始的时候还明白一点,就是百姓不愿接受这种以一当十的白铜大钱。至于解决方法是没太明白。但货币是一种国家信用这是必然的,但明朝有信用之吗?有也算是没有了,宝钞的发行这么好,结果呢?让百姓们当了废纸了,不是银本位,大家都不接受,虽然是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了,但有什么用?

接着又是几个人的发言,大体上也没提供什么方法。把陈宏叫过来一解释,明轩才知道其中的原由,原来朱木匠的爸爸因为只在台上一个月就死了,所以没铸钱,朱木匠在天启元年先补铸其父年号“泰昌”钱,此钱为平钱。次年便开铸“天启通宝”,同年设立了户部宝泉局,称“钱法堂”,从此由户部主管铸钱。所铸钱币主要用于军需,军队的铸钱炉只保留西北三镇,东南的一律取消,这时全国形成了三个造币中心,分别为两京及四川地区,但天启三年(公元1628年),滥铸情况又出现,地方钱局大量出现,因此所铸的天启钱版本极多,差异大。钱背大量的出现记地,记局,记重等形式。此前仅万历时期出现过,但版本有限。所以明朝钱币制式的复杂时期是从天启年间开始的。天启年为了弥补财政的亏空,继以往的方法,仍采用增加铸钱量来解决。在这种情况下,全国各省钱局铸造滥钱恶钱,好赚取利润。大量的轻劣钱掺入官钱充数,与明朝前期制钱力求jing整美观的传统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本章已完成!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