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章

26章(2/2)

有理不清了,这要是再有一个朱元璋活过来,什么东林党,那就是浮云。

所以皇上要拿权,而臣拼命的反抗,有时东风压倒西风,皇上胜了,更多的时候却是西风压倒东风,大臣们胜了。皇权为了维护皇权,设了锦衣卫又设了东厂甚至是西厂和内厂,还搞了一个封建社会‘永不立相’的规定,来限制大臣们的权利,一切的一切目的就是加固皇权。而皇权至上的时刻就是宦官横行的时刻,这明皇上的手段用上了,因为皇上信任的是宦官,就象大臣们都信任自己的家丁是一个道理。

张居正做官做的好不好?又是帝师又是帮着万历攒银子,万历皇上象个猫一样听话,没办法皇上太弱了,根本干不过张居正,怎么办?只能咬牙等了,最后张居正挂了,把个皇上恨的连尸体都不放过,从棺材里取出来,鞭尸三遍,这得多大的恨啊?因为皇权回来了,万历得发泄自己所有的恨。

武宗正德英明不英明,虽有土木堡之战的战败例子在,但他仍然敢御驾亲征,伸胳膊卷袖子的亲自上阵,直接杀敌去,而且还真亲手杀死了一个敌人。这样的皇帝多好!在明朝中期这种战绩是多么的难能可贵,但被臣作贱成什么样子了?连皇上都亲手杀人的大战,最后只记了杀敌二十几人,这样的事骗没脑子的人还差不多。可怜的正德连个儿子都没生出来,三十来岁就挂了,真让人想不明白。

大臣们到底是被老朱家杀怕了,皇权集中之时就是他们被刀斧加身之时刻,所以明朝只有三个皇帝不受臣欺负,朱元璋、朱棣和明轩。其他的包括天天磕药的嘉靖都抬不起头来。

整个明朝就是大臣们和皇上夺权的斗争史,而“永不立相”其实就是一个笑话,首辅的权利差吗?你不要大臣们拿权而用太监,这种苦果只能让皇帝们自己来品尝。如果皇帝英明一些也就罢了,但历史上能有几个皇帝是英明的?

有明以来除了只娶一位皇后的明孝宗朱祐樘是英明皇帝,扭转宪宗时朝政弊病,驱逐奸佞,勤于政事,励精图治,驱除宫内奸臣,任用王恕、刘大夏等为人正直的贤臣,使明朝再度中兴并发展为“弘治中兴”的盛世,但天疾英才英年早逝,享年6岁。

而正个封建历史英明的皇帝十个手指头估计就能数完,权力的集中并不是一个好事情,万历整天的不上朝、朱木匠也不喜问政事、不抓权,那是他们聪明,把事情交给内行去处理,虽然别人只知魏忠贤不知道皇帝,但万历和朱木匠都没有丢掉明朝的江山。而史上以勤政为名的皇帝崇祯朱由检倒是什么事都是事无巨细事必躬亲,结果呢?

丢了江山,落个君王死社稷杀妻灭女上吊煤山的局面,把太子交给了成国公朱正纯,还所托非人,给了人家投降的法码,这命运真的是惨到了不能再惨了,但原因就是也有自己无能之因,崇祯皇帝早年的教育并不顺利,父亲虽然被立为太子,但是却不受皇上爷爷的喜爱,最恐怖的是居然有人大白天的就在东宫内追杀太子,居然还没人管,可想而知少年崇祯皇帝肯定没有受到很好的教育,后来哥哥朱木匠登基,其被封为信王,但是所受的教育也是早已被阉!割!的儒家忠君思想,并非传中的帝王心术。而崇祯上台之后,没有自知之明,刻薄寡恩、对前线瞎指挥,死的也不算冤。不过后世的评价却是对这位皇帝颇为同情,明之亡实亡于万历,若崇祯生于万历之前,当可为一代明君。
本章已完成!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