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

第二百八十章 保送出境(2/3)

而如今巡抚大人只是申斥一番就轻轻放下了。这局面只能退避为上,再不晓得进退,恐怕将全家性命丢掉。

文登县这个月来一波三折的剧情远远传播开来,让其他卫所的军将军户们扬眉吐气,对于文登县这些仕绅幸灾乐祸,真是大快人心,在卫所里提一声仗义的小赵大人谁人不晓得,谁不交口称赞。

但是登莱的士绅官吏们却是背地里对赵烈赵家破口大骂,视赵家为贼寇,深恶痛绝,一些人甚至通过在任的老乡同年弹劾这个登莱屠夫。

就连孙元化得到何起睿被打断双腿的消息后,也是气的打碎了几个茶碗,气愤不平,这是刺果果的无视他的叮嘱,难道当真以为他孙元化这个右佥都御使、登莱巡抚软弱可欺不成。

至于说是不是赵烈所为,因为全无人证物证证实,孙元化却是认定就是赵烈所为,因为当日的见面他就发现赵烈此人行事刚猛胆大妄为,同时也极为执拗,当时敢当面顶撞与他,敢让麾下军兵抢夺城门,还有什么是他不敢做的。

再者有这般蹊跷打断他人双腿的马匪吗,此时孙元化已经完全信了涿州大捷必是赵烈所为,根本没有什么登莱军兵、涿州军兵的相互配合,那是因为只有赵烈这个疯子才敢与建奴无视生死的面对面对撼,如何处置赵烈如今已是成了他的难题。

半月后,朝廷旨意下来,介于靖海卫指挥使带人咆哮文登县堂,降阶半级,罚奉一年,仍任靖海卫指挥使一职。

孙元化在吴直处接到圣旨,反复看了两遍,细细体察了一下天子的意思,他估摸一是赵烈此番立下殊攻只是充任卫所官已经是薄待功臣,再者朝廷在东北西南各处都有险象,此时只能安抚为上,不想出现大的动静了。安稳度过这段危局,日后再行处置。

当然这都按照他多年的宦海生涯经历的事宜推测出来的,目下的难题是作为登莱的掌控者如何约束一下赵烈,这般能战的武将按说在他麾下是福气,只是如何约束也是难题。

不听招呼的手下那就是个隐患,如果登莱出阵辽东、东江,在战阵上赵烈不听号令。那是要命的存在。

这也是很多上官只用嫡系的因由,也许嫡系才干略差,但是他能保证关键时候顶上,不扯后腿。

因此。即使赵烈能征惯战,如果不听他孙元化的号令有何用处。

几日后,吴海到登州都司领取这三月的粮饷,汤谦只发放了两月的粮饷,至于剩余的粮饷推脱巡抚衙门转过来的饷银不多。只有这些了,下番再行补足。

吴海还真没多想,在卫所来看欠饷乃是平常,如果是不欠饷才是件稀奇的事。

吴海办完差事,同属下到酒楼吃酒,靖海卫毕竟是小小卫城,吃食同登州没法比,每次到登州公干吴海都是到酒楼来慰劳下自家的肠胃。

今次也是相同,只是到了酒楼后他遇到了成山卫的镇抚姚侃,都是登莱卫所的老人啦。相互极为熟识,又没有什么利益冲突,因此每次见面倒也热络。

此番两人干脆并桌吃喝起来,这番吃酒的结果就是吴海惊讶的发现,成山卫这三个月的饷银是全部发放的,当然到手的同靖海卫一样几经漂没到手的只有五成有余,此乃成例,但是毕竟是全部发放了,靖海卫是什么情况。

吴海将事情一说,姚侃也是惊诧。据他所知前几日威海卫、登州卫也是三月全部发放。

吴海可是久经宦海的老油子了,立时意识到这里面有事,事还不小。

酒饭过后,吴海思虑良久。没有折返靖海卫,而是在登州安顿下来,傍晚时分,他到都指挥同知黎有德门上求见,这是赵烈交代过的,如都司衙门有急事可登门拜见黎有德。

至于汤谦。吴海不认为他有这个面子能让这个老狐狸说出这里的因由,推脱的理由定会是不少,保证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